金融海嘯重創台灣電子業,南科(2408)、威盛(2388)去年虧損都超過半個股本,且今年首季仍未走出虧損陰霾,淨值相繼跌破5元,面臨打落全額交割的窘境。兩家公司也先後發動減資大作戰,減資幅度都在六成以上,拉升淨值。

南科去年因DRAM價格大跌,全年稅後虧損367.3億元,等於「一天燒掉1億元」,去年底每股淨值只剩下6.1元;今年首季持續虧損105.13億元,每股淨損2.25元,期末每股淨值滑落至3.77元。

南科董事會已通過將減資311.78億元,銷除31.17億股,減資比率66.43%。南科目前最大股東是南亞塑膠,持股37.78%,福懋持股6.23%,福懋科持股0.54%,長庚醫院持股3%,台塑集團合計持股47.55%。

南科發言人白培霖透露,南科大幅減資後,後續將發行40億股新股的額度內募資,方式包括私募與現金增資,預計下半年先啟動私募計畫,資金來源不會全數來自於台塑集團,但台塑會全力支援。

擁有山寨題材的威盛,去年本業轉盈,小賺5,601萬元,但因提列持有宏達電(2498)股票投資損失與存貨跌價與呆滯損失,全年稅後虧損約40.16億元,超過實收資本額的一半,每股淨損3.11元,每股淨值同步跌破5元。

威盛將在6月19日的股東會討論減資案。威盛減資後也計劃辦理3億股額度內的私募增資,預計一年內分次辦理,私募價格暫定每股15元。

為避免公司被打入全額交割股,許多上市櫃公司減資博翻身。會計師指出,減資只是引進新資金的手段,重點還是下一步有沒有增資能力。

上市公司去年年報及今年第一季季報4月底出爐,若年報及季報每股淨值跌破10元,將面臨股票被取消信用交易的考驗;若每股淨值都跌破5元,股票將「全額交割」。

許多上市櫃公司趕在財報發布前宣布減資。像是華航(2610)減資三成、長榮航(2618)減資四成、威盛(2388)減資六成,都是想使每股淨值重回10元以上。

「減資只是引進新資金的一種手段,重點是下一步能不能引進新資金」,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鍾丹丹指出,減資有助上市櫃公司提高每股淨值,但更重要的是減資後能否引進新的資金。

鍾丹丹說,公司減資都是因為過去嚴重虧損,需要新資金投入,但新股東一定不願意「共享」之前的虧損,所以這部分還是要由既有股東承擔。

一般上市櫃公司若虧損太多,會以減資彌補過去的虧損黑洞,並展開下一步增資計畫。以華航為例,先宣布減資三成後,進一步還會發行100億元公司債,年底還要完成現金增資。

但既有的股東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公司是否減資,和營運實質面沒有太大的關係,股東持股一定都是等比調降,雖然表面上股數縮水,由於淨值提高,股東權益不會因減資而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