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人們懷著夢想到美國西部挖金礦;10年前,場景由美國轉移到人口最多的中國,各國企業爭先恐後到中國尋找立足之地。但現在,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區塊、看不到範圍的國度浮現,它是擁有5億人口的Facebook。在這裡,不但可以最快看到世界每一秒的變化,更有機會賺到過去你所想像不到的豐厚利潤……
爽健美茶,在台上市一個月,熱銷六百萬瓶。大甲糕餅老店裕珍馨的媽祖餅,一天最高銷量達兩萬個。還有知名消費品牌寶僑家品(P&G),在短短一小時內賣出一千包紙尿褲!
從台灣到全球,一股新的商業力量正在噴發,而點燃的火種,正是近來紅遍全球的社交平台──Facebook。
威力還不僅於此,目前Facebook會員人數已突破五億人,遠遠超過美國、日本的總人口,僅次於中國及印度。龐大的數量,加上快速、無遠弗屆的串聯穿透力,Facebook不僅本身寫下商業史的傳奇,它更是孕育新商業模式,甚至改變人類文明的溫床。
像是有趣的社交遊戲,讓矽谷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Zynga,營收將可達到四.五億美元。還有更多類似Zynga的公司,或開發遊戲,或開發程式,大家都想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躍龍門。根據Facebook官方統計資料,短短三年內,目前Facebook平台已經累積超過五十五萬個活躍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
孕育商業模式的溫床
許多這類型的技術公司,只要能說一個有Facebook題材的好故事,就有一堆創投搶著投資。例如美國一家專門從事社群行銷的公司Wildfire,第一輪募資就拿到四百萬美元的資金。
此外,包括演藝人員、運動明星、政治人物這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社會名流,也經由Facebook建立起比以往更強大的群眾基礎。近來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跟流行女歌手女神卡卡,到底誰的粉絲人數可以率先突破一千萬大關!
搞社群、開店面、寫程式、玩遊戲,四種工具幫助人們拓荒,探索這片新大陸的金脈所在。
儘管這個在二○○四年成立於哈佛大學校園的網站,原本主要的旨趣在於連結朋友圈,進而創造被分享的價值,但由於網站採用實用制的邏輯,將社會真實身分轉換到網路上,因而掌握了鉅細靡遺的使用者資料庫,意外地打造出精確分眾的廣告根基。透過明確的分眾區隔及已具規模的流量,也成為市場調查的資料庫。
特別是近期推出的開放圖表計畫(Open Graph),方便找到被瀏覽的紀錄,而它的方式就是將每個網頁加上更多的解釋與備註,提高了跟其他相關資料的關聯性。
就如同創辦人佐克伯(Mark Zuckerberg)自己所言,Facebook不只是一個社群連結(social networking)的網站,而是發揮社會效能(social utility)的網絡。
在講究品牌認同的今天,自然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及企業加入Facebook。
改變百年廣告生態
「Facebook適合做『微分眾』行銷,這是Google做不到的!」Facebook在○七年底推出主動攫取會員資料的廣告系統Beacon機制時,佐克伯當時就誇下海口,「未來一百年廣告生態將會因此改變,而且就從今天開始。」雖然Beacon機制引起使用者大規模抗議而使計畫修正,但從Facebook實際上已經擁有「資料」的準確度來看,市場的確開始從量變出現質變。
根據互動行銷機構Rosetta今年一月的研究,全球百大零售商有五成九在Facebook擁有官方粉絲專頁。根據統計,目前有超過三百萬個粉絲專頁經常性地與粉絲互動。像星巴克(Starbucks)就擁有超過八百二十七萬名粉絲、可口可樂則有五百九十五萬名粉絲。
此外,Facebook也發揮網路Web 2.0的開放精神,將自家平台向外公開,將外部開發資源導入,不但節省自家的開發成本,更確保網站時時都有新鮮感,牢牢抓住使用者的心。還有Facebook Connect這項服務,讓外部網站利用Facebook的登入機制,將Facebook的會員在概念上直接變成外部網站的會員,形成一個跨界的大型生態圈。
國內業者雖普遍起步較晚,但從去年底開始急起直追。以7-Eleven為例,透過社群經營、贈獎活動和投放廣告等方式,已吸引四十七萬名網友加入成為粉絲。
最近它們更在Facebook亞洲廣告商藝赫公司的協助下投放廣告,一舉獲得三萬七千名粉絲。
打不過,就加入
除了經營粉絲專頁,也有越來越多的網站經營者開始思索與Facebook整合的可能性。例如米亞,創始之初也是想打造校園社群平台,但後來決定投入開發Facebook市場;國內人氣頗高的社群網站地圖日記,也運用Facebook Connect與Facebook進行整合,為自家網站多增加三成以上的新用戶。
食品網購平台TakoMama自去年成立以來,加速將自家網站全面Facebook化。對網友來說,不但可直接以Facebook帳號登入TakoMama網站,還可以對網站上感興趣的食品按「讚」,甚至只要將商品資訊分享到Facebook,也可立即獲得紅利回饋。而網站本身就有機會開發整合式的行銷服務,甚至加入開店概念,發展銷售管道。
由於Facebook現有的版型呈現較為單調,也有廠商計畫仿效國外業者開發應用程式,希望以精美的遊戲或圖文並茂的方式來進行互動行銷,而這也帶動了包括cacaFly、米亞和邊境等提供社群行銷技術解決方案公司的崛起,專門為客戶量身打造各種行銷用途的應用程式。
提到應用程式,當然不能不談到系出同門的遊戲。Facebook平台有很多膾炙人口的社交遊戲,它們靠販售虛擬寶物致富,也將最好的遊戲品質回饋給玩家。觀察《FarmVille》或《Pet Society》等熱門遊戲的崛起,最重要的關鍵仍在於連結人際,並揉合微妙的社交互動和同儕比較元素。
經濟圈成形
根據遊戲基地社長江文忠的觀察,台灣至少有四、五支以上的團隊,投入社交遊戲的開發,嘎姆擂台堪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以同時開發兩款新遊戲的速度與時俱進,也獲得無數玩家的推崇。
既然Facebook平台有滿滿的人潮,何以不直接在此開店攬客?從去年開始,包括Alvenda、Payvment和Big Commerce等外國網路公司都開發了電子商務應用程式,讓有興趣嘗試社群商務的商家或個人,可以直接在粉絲專頁設立店面櫥窗來銷售商品。
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嬉遊紀運用酷炫的Silverlight技術,打造Facebook開店平台,也吸引了故宮商城和東京著衣的青睞。而來自中部的貳肆柒數位行銷,也計畫用它們擅長的Open Graph技術,為格子趣微型百貨帶來另一波網購風潮。當然,所有電子商務行為的發生,少不了來自金流和物流服務業者的助力,無論是eBay旗下的PayPal,或是國內的藍新科技、智冠MyCard和大榮貨運,也都順利趕上這班社群行銷商務的列車。
拓荒、淘金,百萬大富翁。想跟他們一樣改寫市場及人生嗎?就讓Facebook助你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