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每天都有壞消息,而且似乎是一個比一個糟。例如主計處上星期才公佈最新的9月失業率為4.27%,比起8月份和去年同期都增加,甚至創下4年來同月新高。

事實上,勞委會就發現,今年大量解僱情況嚴重,比去年大增了66%。由於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國內產業危機四起,除了金融業外,勞委會另外點名觀光和媒體產業,恐爆發裁員潮。

接著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27日,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2.22點,是2001年1月創辦該調查以來的新低。同一天,經濟部也公布今年9月全國共7106家公司停業,平均每天有236家停業,是今年單月停業家數最多月份,更較去年同期暴增1.23倍。連商業交易最頻繁的台北市,上月也多達900家停業…。

看到這麼多的壞消息,朋友見面所討論的重點,莫不集中在「景氣的谷底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特別是股票市場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通常會在前六個月就反應。所以,如果股市能夠搶先落底,那景氣的春天就可以「腳步接近了」?

筆者針對這個問題向一些股市老手請教,所得到的答案是:當許多大型績優股都紛紛破底之際,投資人想從基本面來找底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許多股票不但跌破淨值,連票面價值都不到。縱使經濟不景氣是事實,股價也一樣無法正確反映出它應有的價值。

此時,恐怕也只能訴諸於技術面的分析,才能提供投資人一個較為客觀的指標。熟悉技術分析的老手應該都知道,底部必須符合兩大要項,一是週線的「價量背離」,此外,還要搭配月MACD的「趨近零軸,但不能繼續跌破零軸而向下」。

底部的兩個條件,一是週均量達到新低量的標準,其次還要MACD「接近零軸」的配合。目前月均量有到達新低量的標準,但是MACD還沒接近零軸,所以從「月線」的角度來看,仍然無法確認底部。也就是說,目前的技術分析顯示:任何上漲都只能算是反彈。

假設以過去2485→3411兩低點所劃出來的底部支撐在4060點左右,所以,市場莫不寄望這裡就是台股的長期大底。不過,就以鄰近的日本為例,近日就跌破了26年來的重要支撐,台股能不能就此確底,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驗證。

而在真正底部訊號還沒出現之前, 筆者彙整了一些投資大眾應該觀察或注意的重點如下:

一、在底部訊號未出現之前,所有投資只能搶反彈。但如果自認手腳不快,寧可等到底部確認之後「追股票」,而不是一般所謂的「現在買,賠錢的機率不高」。

因為首先,現在是經濟不景氣與對市場信心不足的非理性時點,投資標的幾乎很難判斷出真正的底部。

其次,特別是在不景氣之下,投資人最重要的事便是「儘量避免資產的減損」。而在市場價格一再探底之際,投資人的資產肯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二、越是當投資市場不景氣之際,就越是要回歸本業,固守好穩定賺錢的根本。不管是哪種職業或是小本經營開店,只要能固定收到現金的工作,都應該好好把握。特別是在這場比「氣長」的不景氣競賽中,有了現金的不斷週轉,才能讓個人或家庭免於被不景氣的洪流所滅頂。

三、非常時代,要思考不一樣的因應策略。世界各國為了挽救金融業,紛紛投入大量的資金挹注,這顯示出未來全球將無可避免地陷入「各國央行印鈔票還債」的通貨膨脹之中。不過,伴隨著這一波金融大海嘯的,卻是油價與原物料價格的持續走跌。

這種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可能同時存在的現象,在過去的歷史中少有,再加上適合通膨與通縮的投資策略完全相反,目前也沒有多少專家能提出適當的對策,這恐怕是包括筆者在內,都應該共同努力思考的方向。

四、「護財」的範圍應該擴大。在貧富差距更加拉大之際,社會只有更動盪,各種偷搶拐騙的情形將更為嚴重,所以民眾的「護財」,將不只限於「從甲金融機構,搬到乙金融機構;或是從甲投資工具,搬到乙投資工具」而已。

最後,除了少數的例外,未來單打獨鬥式的賺錢模式,恐怕都不如團體行為。特別是拼家庭經濟,並非專屬某一個人的事,而應該是全家人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的時候。而且辦法是人想出來的,與其東怪西怪怨天尤人,不如透過團體的力量,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