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馬祖禪師創建叢林、百丈禪師建立清規,自此以後,禪法大盛。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有一位姓司馬的頭陀禪者,精通天文地理。
一天,司馬頭陀外出回來,告訴百丈禪師說:「有一個地方叫溈山,那兒可以建叢林安僧,是個能容納一千五百人修行的好道場。」
百丈禪師聽了以後,就打趣問道:「既然如此,那我可以前去開山建道場嗎?」
司馬頭陀回答說:「溈山是肉山,百丈禪師您是骨人,如果您前去的話,骨人肉山結合在一起,將來門徒恐怕不會超過一千人。」
百丈禪師就指著眾人當中的華林覺善首座,問司馬頭陀道:「華林禪師可以去嗎?」
頭陀說道:「華林也不相宜。」
百丈禪師又指著負責典座(煮飯)的靈祐問頭陀,頭陀說
:「他可以去。」
華林禪師很不以為然,對百丈禪師說:「我在您座下忝居第一座,尚且不能前去住持,靈祐只是個典座,為什麼他能去呢?」
百丈禪師回答:「若能於大眾中下一轉語,出奇制勝,就可以前去住持了。」
百丈禪師說完,隨手指著座前的淨瓶說:「不得叫淨瓶,你們喚作什麼?」
華林說:「不可叫門閂。」
百丈禪師轉而問靈祐,靈祐什麼也不說,直接上前一腳把淨瓶踢倒。
百丈禪師大笑著說:「華林首座,你輸給煮飯的人囉!」於是派遣靈祐到溈山住持。
靈祐禪師在溈山大闡宗風,後來成為禪門溈仰宗一派。
禪的體驗,不講地位高低,也不談知識的有無,只論證悟的深淺。「不得叫淨瓶,喚作什麼?」這是試題,靈祐一腳踢倒淨瓶,什麼都不說,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禪,不必解說是什麼,揚眉瞬目,語默動靜,都可以表達微妙的真理。
一天,司馬頭陀外出回來,告訴百丈禪師說:「有一個地方叫溈山,那兒可以建叢林安僧,是個能容納一千五百人修行的好道場。」
百丈禪師聽了以後,就打趣問道:「既然如此,那我可以前去開山建道場嗎?」
司馬頭陀回答說:「溈山是肉山,百丈禪師您是骨人,如果您前去的話,骨人肉山結合在一起,將來門徒恐怕不會超過一千人。」
百丈禪師就指著眾人當中的華林覺善首座,問司馬頭陀道:「華林禪師可以去嗎?」
頭陀說道:「華林也不相宜。」
百丈禪師又指著負責典座(煮飯)的靈祐問頭陀,頭陀說
:「他可以去。」
華林禪師很不以為然,對百丈禪師說:「我在您座下忝居第一座,尚且不能前去住持,靈祐只是個典座,為什麼他能去呢?」
百丈禪師回答:「若能於大眾中下一轉語,出奇制勝,就可以前去住持了。」
百丈禪師說完,隨手指著座前的淨瓶說:「不得叫淨瓶,你們喚作什麼?」
華林說:「不可叫門閂。」
百丈禪師轉而問靈祐,靈祐什麼也不說,直接上前一腳把淨瓶踢倒。
百丈禪師大笑著說:「華林首座,你輸給煮飯的人囉!」於是派遣靈祐到溈山住持。
靈祐禪師在溈山大闡宗風,後來成為禪門溈仰宗一派。
禪的體驗,不講地位高低,也不談知識的有無,只論證悟的深淺。「不得叫淨瓶,喚作什麼?」這是試題,靈祐一腳踢倒淨瓶,什麼都不說,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禪,不必解說是什麼,揚眉瞬目,語默動靜,都可以表達微妙的真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