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發布最新經濟預測,推估今年經濟成長率「開高走低」,第三季經濟成長率負1.02%,第四季負1.73%,明年第一季負0.31%,經濟將呈連三季負成長,正式宣告台灣進入衰退期。主計處另估計明年經濟成長率將逐季「開低走高」,第二季以後邁向復甦之途。主計處也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推估值為1.87%,明年為2.12%,均比三個月前的估計值低約3%。這一波經濟衰退來勢既凶又猛,遠超過各方預估。
與過去相較,這一波經濟衰退有二大特色,其一是幾乎全球同受波及,此與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美國科技泡沫危機,侷限在某一特定地區及某一特定產業,大不相同。由於範圍廣,復甦要更長時間。其二是此次危機的震央主要是在房地產及金融市場,房股兩市大跌,造成巨大的財富效果,使全球消費及貿易活動萎縮,進而促使百業蕭條。這種情況與兩次能源危機大不相同,也就是通膨並非這次經濟衰退的癥結,反而通貨緊縮才是棘手、長期難題。現今全球經濟正處於「資產泡沬破滅」後的困局,以日本經驗論,企業及家庭需要較長時間彌平「資產負債表失衡」問題。
以家庭部門而言,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如何累積足夠退休金,已成為大家最關切的話題。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假設一家庭心目中期望財富是二千萬元,俾隨時可退休、舒適養老。因近期房股兩市下跌,若家庭淨財富損失三成,果爾此家庭將被迫大幅削減消費支出,並延後退休年限。經濟衰退造成失業風險升高,更使消費支出停滯,透過凱因斯所說的「消費乘數效果」,使總需求與總產出下降。而全球性消費停滯,也使各國進出口活動萎縮,透過「貿易乘數效果」,降低全球貿易及產出成長率。且外貿依存度越高國家,受創越大。此足以解釋近期亞洲四小龍股市跌幅特別重。
以企業部門言,稍早偏高的房股兩市及高經濟成長率,使企業過度擴充產能及過度拉高財務槓桿。在金融泡沫爆發後,企業須認列投資虧損,減計資產價值,也就是企業必須減少投資支出或僱用成本籌錢還債。金融部門的情況更慘,過去十多年快速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快速財務槓桿化(leverage),使金融風險大增。但泡沬破滅後,投資人如驚弓之鳥,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券商及避險基金,被迫急遽去槓桿化(de-leverage),此猶如對金融機構全面擠兌,金融機構只好出脫股票、房地產,變現以自保,並造成最近一年房股兩市重挫。
現今金融機構被擠兌的階段已快要過去,但銀行餘悸猶存,緊縮信用勢所必然,這當然會加深景氣衰退的幅度與期間。而且金融危機之後,就是景氣衰退與企業倒閉、勞工失業潮,問題非常棘手。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主計處「明年第二季起逐步復甦」說法過度樂觀。台灣經濟最快在明年下半年才會落底,明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若非負數,也會很接近於零。值得重視的是,股市通常領先實質經濟半年,如果台灣經濟谷底是明年第三季,台股明年首季應會落底。
最後,在衰退聲中,已有若干長期、重大利多、復甦訊息出現。例如,國際油價已跌破每桶五十美元,約為半年前高點三分之一;大宗物資走勢亦然。此使台灣明年貿易順差估達294億美元,可望支撐台幣匯價。另成本上推通膨壓力大減,各國央行無後顧之憂,可連袂大手筆降息,各國亦同步編列鉅額預算紓困、救市。這類擴張型貨幣及財政政策,在半年至一年內應會奏效。一旦景氣落底訊號出現,全球投資人就會重新進場。而台灣還另有兩岸和解帶來的「和平紅利」,且大陸經濟會領先全球復甦等兩大長期利多。在台股跌破四千點後,我們反而對台股後市「審慎樂觀」,投資人應「堅此百忍以圖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