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集團在去年共斥資一百二十億元左右買進復華金控︵2885︶三成股權順利拿下經營權之後;今年四月又以每股元京證股票換發一.六一五股復華金控股票的換股方式完成最終的合併,究竟這兩個組合能不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值得投資人去思考。

今年的四月二日是元大京華的大家長馬志玲心情極佳的一天,元大證券和復華金控的合併在經過二年的「歹戲拖棚」最後終於在這一天完成,這樁堪稱耗時最久的金控購併案,最後以每股元京證股票換發一.六一五股復華金控的股票宣告成功,而完成復華證與元京證二合一之後,原本無論在規模或績效方面都屬於後段班的復華金,頓時晉升為未來具有竄升至一線金控實力的一員。

元京證和復華金
有一加一大於二

單是從股本來看,變動就相當驚人,由每股元京證股票換發一.六一五股復華金控的股票去計算,元京證三百一十九億的資本額將會讓復華金股本增加五百一十五億左右,股本一下子從金控排名倒數第三名躍升成為股本第五大的金控。
雖然合併後的總資產僅有五千七百多億,規模排名仍落在十大金控之外,不過如果就業務方面而言,由於元京證本來就是國內第一大券商,經紀市佔率為八.一%遠高於排名第二的富邦證六%,如果再加上同樣以證券相關業務為獲利主軸的復華金,則合併復華證券約三.五%的經紀市佔率之後,證券業的總市佔率將一舉超過十一%,足以讓其它的證券商都望塵莫及。就算中信證、統一證、大華證「三合一」案死灰復燃,恐怕也無法撼動元京證的龍頭地位。
當然,光是達到最高的市佔率也不見得就能夠提高獲利的能力,最主要還是在於兩者合併之後是否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才是值得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如果從經營效率來看,元京證營業支出只佔收入的五十一%,復華證卻高達六十五%,未來至少有十四%的營收可以再挹注到獲利;此外,復華證營收來源是以經紀手續費收入為大宗,其它的業務收入並不多,顯示其未能均衡拓展權證發行等其他業務。
而且平均每個營業據點的收益也比元京證低,因此合併之後共一百七十四家的營業據點並不會全部保留,淘汰經濟效益不高的據點並且在元京證主導之下,提升到與其相同水準,金控獲利將有一定的成長空間;元京證前幾年曾陸續合併京華證、大發證及亞洲證,整合券商的經驗豐富,因此預期與復華證的合併效益不久後即能展現。

馬志玲的下一步棋在哪裡?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馬志玲之所以在經過重重的困難下卻從不放棄合併復華金,最主要的目的應該不只於強化證券業務而已。想要降低成本開發更多元的金融商品,甚至進軍財富管理的領域,就不能沒有一家強而有力的銀行做後盾。因此早在去年取得復華金控的經營權之後就加速清理銀行的不良放款、提升資產品質)目前逾放比已降至一.六六%、呆帳覆蓋率提升到一百○三.九二%(和資本適足率、並強化業務承作能力。
在今年完成合併後初期仍會將重心放在證券業務上,下一步則是繼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不過,最終還是要跨足保險領域,同時併購其他商業銀行,使得金控結構更為完善。
此外,還要將金控的營運範圍推向國際,憑藉著元京證早已擴及香港、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紐約及倫敦等地的業務經驗,並以成為國際級的投資銀行為首要目標,恐怕才是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最大的野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