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像個容器,容納了我們的心靈,吐露出我們的歷史。

長期從事身體工作的我深刻地體會到「姿勢」也是情感結構的一部分,我們外在的肢體與內心的情感、價值觀、心理態度息息相關,無論是生命早期積累而來的親密、熱情、信賴、愛等正向感受,或者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壓抑的許多負向感受,都在在影響我們的「姿勢」展現。

換言之,身體像是靈魂的鏡子,映照出我們的心靈軌跡,過去未曾好好面對與照顧的情結,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種種的不良姿勢、僵硬的肌肉盔甲、各式各樣的症狀與疾病,示現在身體的層面,所以當我們重新踏上認識身體的歷程,也就意味著開始觸及我們內在隱藏且陌生的自己。

《觀想》一個會哭泣的胃

舉個例子,我曾經透過身體工作的方法,引導一位個案觀想胃部的感受。這位飽受胃食道逆流所苦的中年男人,這麼形容自己的胃:「我的胃好像是一顆黑色的大石頭,既陰鬱又沉重!」

說著說著,男人的腦海浮現一些清晰的景象,他看到正在悲傷媽媽離世的一個小男孩,但是小小的他只能偷偷地躲在角落裡哭泣,因為看看周遭親人好像很快從傷痛中平撫過來。男孩不解,為何唯獨他會難過得那麼久?於是他認為只要不哭了,就能如常地生活過日,他開始學著戴上堅強的面具,卻沒想到悲傷的浪潮流竄胃部,於夜深人靜時襲捲得他隱隱抽痛。

在靠近身體的過程中,中年男子經驗到陌生的情緒:悲傷、孤獨、恐懼、擔憂……,長期封鎖的情緒一股腦地翻湧上來,原本陰鬱的胃,被眼淚刷洗逐漸輕盈了起來。他忽然明白:原來是深刻的悲痛埋藏在胃裡!原來他從未走出喪親的陰霾,原來當年親友的安慰與鼓勵,小男孩下意識地覺得像在否定他的悲傷,而「男孩要堅強」這句話無形中成了一種綑綁,讓他否認了自己的情緒。

但是,理智真的能夠壓下情緒嗎?有時候人們很容易這樣自我催眠。幸運的是,一旦開始有所覺察,人們終究會明白,未曾疏通的感覺會出人意料地累積成巨大的能量,埋藏在身體裡。

《呼吸》在呼吸中擁抱生命

另一個例子,有位女學生每次上瑜伽課,只要開始深呼吸就渾身不對勁,覺得喉嚨卡住、胃部沉悶、肩膀繃緊、頭昏腦脹……,女孩不解地問:「為什麼我老是感覺胸口好像站了一隻大象?」

呼吸就是感覺,限制呼吸就是限制情感的表達,據我在實務工作的觀察,無法自然深呼吸的人通常會發展出往內收縮胸腔的姿勢,而這種肌肉武裝盔甲的緊張,無形中會回過頭來加重內在心理的武裝盔甲,造成個人身心的壓力,也影響我們的心臟及呼吸系統。

在長期的防衛與自我保護之下,胸部緊縮的人經常處在一種緊張、防備、受傷、委屈與悲傷的情緒狀態中,以致於在人際關係上通常扮演著被動配合的角色,而非主動積極的經營者。從身體心理的觀點來看,或許收縮胸腔的姿勢看似可以保護自己避免外界的傷害與攻擊,但是厚厚的盔甲同時卻也阻隔了我們感覺世界的精采與豐富。

接著,我們再進一步體會呼吸的智慧。

呼吸「象徵」著自己跟萬物的關係,怎麼說呢?當我們脫離子宮,結束與母親的共生關係,最先學會獨立自主的行為就是呼吸,直到離開人間時也是結束生命中最後一口氣息。呼吸在無形中促使我們要與萬物結合,與至親、仇敵、植物、動物分享著相同的空氣。無論我們有多想畫出小小的自我界線,呼吸還是不斷地讓我們與每件事物相連結。

而呼吸更是「對立與合一」的最佳呈現,吸氣與吐氣、緊張與放鬆,如此相對立的兩極共同完成了一個「一」,對立相反的一極完整了另一極的缺憾,互相成就一個整體;呼吸象徵著宇宙的自然循環,白晝與黑夜、光明與黑暗、太陽與月亮、善與惡、對與錯、給予與接受、男人與女人……。

回到個人的生命課題,人生的困境常常就在「我執」,因為我們的無知與限制,經常得在對立的兩極中做一個抉擇,卻忽略了每件事物的存在是有其道理的,而我們所能做的是:學習用更清楚、覺察及寬廣的視野去看見各種事物的關連性,而非以有限的我來改變事物。

如果從人體的七個能量脈輪來看,胸腔除了呼吸之外,恰好也是「心輪」的位置所在,心輪象徵著愛的能力,與情感、愛情與各種細緻脆弱的感受有關,打開心輪,即是展現出同情共感的能力。

所以,試著想像象徵愛的能力的心輪被大象給占領,女孩在生活中能否感受到生命的熱情與愛呢?於是我陪著她去感覺與思考自己在生命中的各種關係,包括與自己的關係:在生活中我是熱烈地擁抱生命與他人,還是活在迎合他人的期待,無法活出真我的生命狀態?我不願付出什麼?害怕與什麼事物接觸?

透過一次次深呼吸的練習,漸漸地打開胸腔,溫柔地深呼吸,讓躍動又溫暖的生命能量流進心房。

《覺察》與身體交朋友

當我們試著把覺察帶入生活,將會發現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影響當下的情緒、感受、身體的肌肉以及器官的緊張、焦慮的心跳、血壓、不同速度及頻率的呼吸……。

覺察能力是人類被賦予最特別的禮物,只可惜忙碌、盲目的現代世界驅使我們消耗所有的精力去追逐大腦裡的「完美我」理想,卻忽略了其實我們可以學習透過覺察的力量,讓內在核心的自我與外界互動溝通及對話,並且活出平衡和合諧的生命品質。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每當生活中出現重大的壓力與挑戰,例如角色的重責大任、不同型態的義務要求我們要更有承擔力、高壓的大考,或是迫在眉睫的提報企畫案……,即便身體已經不舒服到提出抗議,我們依然習慣性地胡亂塞顆止痛藥,或是選擇灌兩杯咖啡來提神,勉強自己讓身體撐住來完成任務。

但你是否曾注意到,當我們愈想控制局勢,身體有時候就愈會出現意外的狀況來干擾我們完成生命的目標與計畫;例如偏頭痛、皮膚過敏、感冒、腸胃發炎、憂鬱症等層出不窮的症狀,每一個都像訊號在提醒我們,是否該停下腳步檢視當下?生活的步調是否走得太急太快?我真正要的是什麼?能否如實地接納及肯定自己?真的有需要透過更多的成就感及完美,向他人或自己證明存在的價值嗎?生活中除了doing(做),可不可以單純地只是being(存在)?

一開始認識身體的過程,就有點像在觀看一齣用外星語演出的舞臺劇,讓我們感到既困惑又陌生,而身體的每一個感覺、症狀或是疾病,都有可能是從更底層的潛意識透露的訊息,假使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重新認識身體,也就如同認識一個新朋友;我們必須以好奇的關注、開放的態度、不厭其煩地傾聽,才可能聽懂身體以症狀、顏色、形狀、姿勢所象徵的心靈面向的語言。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式與疏遠已久的身體對話:舞蹈、積極想像、身體工作、瑜伽、太極、靜坐、捏陶、觀想、內在對話、呼吸……。最直接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保持覺察,觀看身體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會覺得舒服自在?做什麼事情會讓你感到能量充沛?或是焦慮不安?為何此刻的自己肩膀那麼痠痛?為何免疫系統在這時候發生狀況?心裡的匱乏感來自哪裡?

靜下心來,緩慢地深呼吸,打開所有的五官,感受自己的身體,允許內在的種種想法,接納自己所有的感覺並且誠實地問自己一些關鍵的問題;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將過去深埋的創痛經驗,轉化成一種自我認識與成長的有機肥料。

漸漸地,你會發現覺察的能力從不知不覺進展到後知後覺,進而可以信任先知先覺的直覺力。此時的你會重新連結到身體原本內在的智慧,體悟到療癒不只是發生在身體的層面,同時也是意識層次的擴張與整合,而這個智慧可以引導你更認識自己,讓你更有能力,充分地、全然地活在此時此刻,享受每一個當下的豐富與精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