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俗稱「媽媽手」,但可別誤會這種病只發生在常做家事的媽媽身上,事實上,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因為每天長時間打電腦,手腕支撐力不足,也出現擾人的「腕隧道症」,甚至讓這種老症頭有了一個新俗稱──滑鼠手。

「腕隧道症候群」或稱「腕道症候群」,過去俗稱「媽媽手」,最新的說法則是「滑鼠手」,也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好發於需要反覆手腕動作或使用震動機器的工作者,如電腦使用者、鋼琴師、木匠、裝配員、工地電鑽工人、炒菜師傅等工作人員之手。

神經受壓迫 手肌腱發炎

腕隧道症近年已成相當普遍的職業病,尤其是資訊科技日益進步與普及後,愈來愈多人因為工作,終日與電腦為伍,或整天打電玩而過度使用鍵盤,結果除了造成手掌或手指的肌腱疼痛外,也會逐漸出現手麻脹痛的腕隧道症候群││特別是緊靠大拇指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近中指的半側出現疼痛,更是典型症狀。 

何謂「腕隧道」?振興復健醫學中心骨科醫學部溫哲昇醫師說,解剖學上,在腕關節腹面部位,其底層有八塊腕骨,上層有一連接手掌至手臂,橫走於腕關節的韌帶,因此形成一通道。腕隧道是由腕骨和纖維組織所形成的,在隧道中,有正中神經、屈指肌群及屈拇長肌的肌腱通過,由於正中神經是負責手指屈曲的肌腱和手掌感覺及拇指屈曲的神經,當手指使用過度、覆蓋過緊、肌腱發炎或其它因素,而壓迫到隧道中間的正中神經時,即會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半夜痛到醒 手部變無力

罹患腕隧道症侯群初期,會出現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有麻木刺痛感,症狀在夜間時加劇,常常夜間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病患常因手掌麻、手指麻、手掌疼痛而醒來;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且如扣釦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會出現障礙,麻木、疼痛症狀,甚至會延伸至手肘或肩膀;後期情況更嚴重,有可能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伸展困難,手部感覺喪失。

腕隧道症的症狀在剛開始時,大多是間歇性的,特別是在睡覺時,或手握緊使力時,特別明顯。這時候多半只要稍微甩一甩手,症狀便會消失,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不太在意。等到正中神經壓迫時間久了,拇指屈曲肌便會開始漸漸萎縮,而出現無力症狀,患者這時才會因手掌乏力而就醫。

手部操過度 引發職業病

溫哲昇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較常發生在四、五十歲患者,女性病人稍多,此外,常用手做彎曲或過度伸直的工作,例如:打字員、大提琴演奏家、鼓手、擠牛奶的人、打毛毯的人、騎摩托車的人、計程車司機、牙醫師、裁縫師、護士、油漆工、收銀機櫃台及生產線裝配工作作業員等,都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另外,某些內科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紅斑性狼瘡,也可能因甲狀腺素及生長激素等內分泌異常,出現手腕無力的症狀;再者,風濕性關節炎也常和此症出現相似症狀,建議患者若有懷疑,應先檢查風濕因子或做甲狀腺檢查(驗血即可知)。

臨床上,也見過此症患者肇因於其他危險致病因素,例如:痛風結石,造成腕隧道狹窄;或者長期洗腎病患,手指屈肌產生類澱粉病變、肌腱腫大、積水,也會造成腕隧道壓力升高;有些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炎,也易造成正中神經症候;另外,少數人因骨折後,腕關節骨骼變形,壓迫到正中神經。

就醫要趁早 治療才有效

必須注意的是,一旦手掌或手腕肌肉開始萎縮,即使治療成功,也很難完全恢復手掌的正常功能。所以,腕隧道症在開始有麻、痛症狀時,便應積極治療。

羅東聖母醫院復健部黃俊民主任,建議懷疑的民眾不妨做個跟拜拜相類似的動作,即兩手腕彎90度但手背相靠,兩手拇指碰觸前胸,維持一分鐘。若一分鐘以內,會覺得手掌麻痛,大致上可推斷是腕隧道症候群,建議找醫師做個詳細診斷。

治療時可先用內科療法。首先要讓手指手掌休息、避免繼續使力。另外,每天把手舉高五十至一百次,讓肌腱能適度地伸展,可減輕腕隧道內的肌腱發炎。也可以服用一些消炎藥來減輕腕道內的發炎。如果症狀厲害,也可以考慮使用局部類固醇注射,以減輕發炎腫脹。

一般而言,以內科療法治療,大多會在三個月內得到明顯改善。如果內科療法治療三個月後仍無效,或是內科療法治療期間症狀有明顯惡化現象,則要考慮手術治療。

要改善腕隧道症侯群的症狀,首先應去除日常生活當中可能的誘發因子,減少手部不當的姿勢及重複性動作;當症狀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時,治療的重點只需注意避免手腕過度勞累即可,建議可採取下列六種方式加以預防:

1.日常活動加以改變:盡量避免手腕反覆或重複彎曲的動作,或長時間手指或手腕的使力動作,例如打電腦、切菜、刷洗鍋具酘酘等等;若是必須做反覆手腕的動作,建議民眾應該每隔十五分鐘,或至少每小時要休息十分鐘,讓手腕放鬆、休息。休息時,可以做手部的伸展運動。

其次,打鍵盤時,手腕要盡量維持在平直位置,避免向下彎曲或向上挺起。因為手腕保持平直時,腕隧道的通透性最好、最不容易壓迫到正中神經。

2.休息及保護:多休息可避免腕隧道症候群患者的正中神經及肌腱發炎。另外,復健治療師所設計的手腕關節運動,也可以讓神經肌腱在腕隧道內滑動得更平順,通常都有不錯的成效。

在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初期(急性期),必須前往復健科尋求治療,同時最好量製「手腕固定支架」,把手腕固定在背屈約十度至二十度的位置,避免手腕彎曲過度,便可達到保護手腕的目的。

一般說來,此固定支架,通常都可至大型藥局找到合適的商品,必要時,亦可委由復健科的職能治療師專門設計及製作,它可以讓腕隧道有較大的空間,進而減少神經所受到的壓迫,病患在白天和晚上都可配戴。

另外,可以在手腕下墊軟膠或摺疊的毛巾,讓手腕可以放在上面支撐,可避免手腕的持續使力。也可以考慮戴護腕,幫助手腕固定在平直的姿勢,以保持腕隧道的暢通。

3.復健治療:復健治療的項目包括有:超音波、經皮電刺激、紅外線、熱敷、水療、蠟療酘酘等等,保持手腕的溫熱,使手腕的血液循環較佳,肌腱較不容易發炎。

4.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了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血液促進循環劑、維生素B群、利尿劑、一般酸痛藥膏等。

5.局部注射: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嚴重麻痛且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的治療方法。此舉可立刻緩解症狀,但大多只是短暫性的效果,因此並不建議病患經常注射。

6.手術治療:若手腕神經已經嚴重受損,甚至開始肌肉萎縮時,病患必須考慮儘早接受手術治療。但動完手術後,病患要記得進一步尋求「復健治療」,協助受傷的肌肉恢復功能,以期達到最好的療效。

醫師呼籲,經常感到手指麻痛、手腕不舒服或無法使力的民眾,應盡快尋求復健專科醫師的協助與診察。若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卻一直輕忽不理,手腕神經壓迫太久而造成不可逆的受損時,會連手術治療也無法痊癒,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通常,大拇指球內魚際肌萎縮或症狀超過二個月才需開刀(一般肌肉萎縮,在半年內開刀恢復機會最大),手術是將腕橫韌帶完全切除,再以夾板固定腕部,並以敷料壓迫,患者通常不須住院。

但手術後患者手部發麻與刺痛感,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通常一周後才可正常使用患手,但一個月內不能提重物。

晚近治療腕隧道症候群,已有改良的拋棄式手術切刀,不但不會有疾病傳染的可能,而且價格便宜,大幅地降低醫療成本。此外,由於手術的時間短、傷口小,使得術後的疼痛感降低,不僅沒有手腕疤痕的問題,而且手部功能恢復迅速。

手術的方法大致可分成三種:第一種為傳統切開手術,在手掌腹面畫下縱切刀口,直接切開腕關節韌帶,因為手掌面疤痕的關係(約三~四公分),日後對手的觸覺較有影響;第二種為腕關節鏡手術;第三種為特殊的「腕隧道切刀」技巧。後兩者只需在手腕處切開一公分左右傷口,即可完成手術,並不會造成手掌疤痕問題,不過手術技巧性較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