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五戒」中,殺、盜、淫、妄、酒,有人認為,喝酒是小事,怎麼與殺、盜、淫、妄同列為根本大戒呢?

有一則小故事說:一位先生在家無聊,想要喝酒。沒有下酒菜,看到鄰居的一隻老母雞,喀!喀!喀!從門前經過。臨時起意,盜來宰殺,因此一下子就犯了殺、盜二戒。當自己酒足飯飽之後,鄰居婦人回來,問他:你有看到我家的雞嗎?他回答:沒有!一時見婦人頗有幾分姿色,就藉酒裝瘋強行猥褻,於是殺、盜、淫、妄、酒,五戒皆犯。

酒是刺激性飲料,也是毒品,所以現在五戒中,「不飲酒」戒也可以說為「不吸毒」。毒品在世界氾濫,沒有一個國家不談毒色變,所以不販毒、不吸毒,成為社會重要的法律與風氣。現在即使是喝酒吧,酒能壞事,所以應戒以下六事:

一、不喝酒:喝酒是社交的雅事,請客無酒,不夠隆重,為什麼不能喝酒呢?酒能誤事!酒能亡國!夏桀、商紂,不都是因為酒色亡國的嗎?歷史的殷鑑,還不夠警惕嗎?即使今日社會,宴會酒罷,出門開車,警察也會對你做酒測;就算車行沒有發生意外,也要對你罰款,甚至拘留,因為酒後駕車就是違法。

二、不勸酒:酒宴之中,三朋五友,為了表示熱情,相互勸酒,你一杯來我一杯,甚至還要相約「不醉不歸」。都市裡,每天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喝酒;五分之一的人都成為泥巴稀爛的醉人,如此還成家庭,還成社會嗎?

三、不醉酒:醉酒的後果,大家都見過。醉酒的人不認得回家的路、認不清對方是什麼人,胡言亂語,甚至酒後罵人、打人、毀壞器具、擾亂家人安寧等,都是醉酒的不良後果。

四、不酗酒:有的人酒品不好,經常嗜酒無度,醉酒鬧事。尤其有時心情不好,藉酒澆愁,藉酒裝瘋,酒後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等到酒醒才悔不當初,所以在喝酒誤事當中,最嚴重的就是酗酒。

五、不賣酒:賣酒,古今都視為合法的行業,甚至國家還設立公賣局,專門販賣菸酒。賣酒營生,所謂「特種行業」,比較容易賺取金錢,所以很多人喜歡以此為業。但是賣酒的人可曾想過,酒對社會的功過?酒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就算酒能合法買賣,也應該設有相關的輔導措施才好。

六、不儲酒:古代的家庭,都在後院埋有酒缸、酒罈,儲酒以備請客、自飲。現在家庭的客廳裡,也有酒櫥,專門陳列一些名牌酒品,以示風雅。因為家中經常儲酒,只要有客人前來,或是朋友駕到,都會以酒待客。喝酒不但需要許多時間,而且三杯黃湯下肚,酒後吐真言,不慎洩露機密,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酒色經常是互相牽引,互相為患的。「酒是穿腸毒藥,色字頭上一把刀」,酒色之害,豈能不戒慎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