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熱門房貸方案是「理財型房貸」,也就是房貸還了多少,就可以再借多少額度出去。只要房貸本金還了一部分,空出的額度就可以再借出去,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利率比二胎房貸省息,也比一般信用貸款利率更優惠。
以往房貸的「利率」及「貸放成數」是房貸戶的首要考慮條件,但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可循環動用的房貸額度成了各銀行的主打房貸商品,例如北銀「回復型理財貸款」、中國信託的「宅變金」、華銀「理財房貸」、彰銀「彈性復額理財房貸」等。
據了解,這類理財型房貸的貸款性質雖屬循環借款,但業者都是以超低利率3%、3.5%搶客戶,而且可以隨借隨還,以天計息,不動用就不計息。
細分理財型房貸的回復額度,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銀行直接撥給大筆額度,讓民眾可動用的資金較高,不動用就不計息。另一種則是還多少就可回復多少的額度可供利用,可動用的資金視還款情形而定。各家銀行提供的方式皆異,民眾申請前可依自身的需求選擇。
與理財型房貸相比,抵利型房貸比理財型房貸的利率略低。一般而言,抵利型房貸首年利率約2.9%,理財型房貸是3.5%,指數型房貸是2.5%。
再者,就是因為塑膠貨幣暢行,民眾使用信用卡或現金卡消費後,再用房貸的回復餘額以低還高,可省下10個百分點左右的利率。
據了解,少部分銀行有鑑於此,已禁止民眾將房貸的回復額度拿來代償。北商銀主管指出,回復額度前,會先了解民眾的資金用途,如果民眾未說明實情,銀行也可查詢房貸戶的聯徵信用紀錄,一但發現負債比過高時,就可「合理懷疑」民眾是要將資金用來代償。
因此民眾想讓房貸的資金用途更靈活,銀行主管建議,在與銀行申辦理財型房貸時可多了解銀行的資金用途規定。
抵利型房貸同樣也是可以動用已償還的房貸額度,讓資金靈活運用。
銀行主管指出,林林總總的房貸種類,都可從中取得低利資金用來應付投資理財、代償高利率貸款、旅行,或是臨時的緊急資金需求。民眾只要運用得宜,就可省下其他高利率的貸款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