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岸有關金融業交流的協商頗有進展,大家長期關注的MOU,看來會在幾個月內就能簽訂,雖然實際的簽約內容會影響兩岸金融業短期間業務相互推展的程度,但兩岸金融業能到對岸營運的大格局應已確立。

隨著兩岸經貿活動日益活絡,金融市場的整合將會水到渠成,台灣本土金融業在這個趨勢下該如何掌握機會,除了業者本身非常關心,其他人也應關注,因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會影響國計民生,也會衍生出許多各行各業的商機。

台灣業者因個別條件會有不同的發展策略,但是相對於大陸金融機構,台灣機構有一些共同的競爭優劣勢:本土機構的規模小、缺乏國際通路、業務同質性高、商品設計能力上不如國際金融機構;大陸有些金融機構的規模為世界級,因市場大,吸引全世界的金融機構靠攏,因此他們可以間接的拿到世界通路及商品設計技術,久而久之就會有世界競爭力。最重要的是,漸漸的人才也向他們靠攏,大陸因商機龐大,金融機構獲利潛力高,大陸投資銀行中高階經理人的薪酬是台灣的兩三倍以上,已經是頗為普遍的現象,所以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才往大陸尋找機會,最近有兩位在大陸金融機構擔任重要職務的台灣朋友告訴我,他們已不考慮回台發展,要在大陸深耕。

相對而言,台灣金融機構最具優勢的就是管理能力高、平均人力素質高、風險管理文化強、台商的信任感高、與本土企業的產業關連度高,因此應善用這些優勢發展大陸市場。

大陸市場規模大,經濟發展潛力無窮,大陸的金融機構無法滿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台灣金融業應採取一個兩頭並進策略,一方面與大陸機構合作開拓大陸市場,另一方面在大陸尋找利基市場,主導性的深化經營。

隨著經濟發展,大陸將會有層出不窮的新市場及商機,這些可能與地理位置有關,譬如三級城市也會愈來愈發達;新的客群需求,譬如小而美的財富管理服務;新的商業模式,譬如新的借貸方式如微型貸款等等。

大陸機構到台灣來也會願意與本土機構合作,大陸機構的優勢在台灣幾乎全使不上勁,較可能對台資機構發生威脅的是大陸機構的國際合作對象多、外幣拆款成本可能較低,國際業務會較具競爭力。與台灣機構合作可以縮短學習曲線,降低對市場及客戶不熟悉的風險,而且可以善用大陸商機及國際通路,吸引台資機構合作,經營台灣市場。

最近的資訊顯示,大陸機構在初期應會採取入股的方式與台灣機構合作,而被選擇入股的台灣業者,也會被外界解讀為占據了進入大陸市場的先機。

對中華民國政府而言,必須思考台灣金融產業的願景,陸資來台經營會對整個台灣金融市場產生質變,我們應有一套發展的方案,讓台灣成為一個參與者多元化、服務優質化、市場監理國際化、公司治理及風險管理最適化的市場。其實,只要兩岸關係愈來愈穩定,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的機會即愈高,因此不要妄自菲薄,覺得不可能成為金融中心,反而應趁兩岸發展的契機,努力發展台灣成為一個安全及有效率的重要金融中心。

短期內我建議政府應集合公股資源,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主導台灣業者合併出一個具世界規模的金融機構,強化其公司治理及風險管理,成為其他機構的實務典範,在島內形成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迎接兩岸金融市場整合的新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