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iPad已經賣超過一百萬台,才開賣二十八天的首月營收便打破iPhone當時的成績,對於媒體人來說,另一個數字顯然更讓他們側目。原來,新聞集團(News Corp) 的梅鐸(Rupert Murdoch)上星期興奮地告訴分析師,他們旗下的《華爾街日報》出了一支iPad應用程式,這支小程式,在iPad開賣之後,已經累積六萬四千名的活躍使用者!
訂閱讓現金不斷流入
乍聽這數字,或許會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畢竟它和「一百萬人」仍然有高達二十倍的差距,不像一些iPhone app 動不動就破了百萬人下載,一支賣一美元,就是總共賣了百萬美元。不過,讓媒體人興奮的是,這個小程式是要「訂閱」的,它的「訂閱價」是一周三.九九美元,換算成一年年費就是二百零八美元,每個月則是十七.三美元。
梅鐸甚至還表示,這個「低價」只是一開始而已,往後還會更高,這支華爾街日報程式,在iPad開賣第一個月,就吸引來這六萬四千名「訂戶」,往後每周、每月、每年,都有現金不斷流進來。
這六萬四千名下載者,其中有些是《華爾街日報》網站原有的訂戶,他們本來就必須付訂閱費,所以目前可以免費使用這個應用程式,但如果不是原本的訂戶,就必須乖乖付十八美元的訂閱費。
雖然《華爾街日報》並沒有透露到底有多大比例是舊會員,但我們以這樣來算,如果六萬四千名都是付費會員,那麼《華爾街日報》一個月就多賺了一百一十五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八百萬元),而年營收也瞬間多出了一千三百八十萬美元(約新台幣四億五千萬元)。
大家驚喊,如果梅鐸打算再增加其他服務、提高訂閱價, 或許真的能為媒體帶來新的收入來源!若是每家大媒體都可以從訂戶那邊獲取新台幣四億五千萬元以上的年營收, 那麼,它的最大付費客戶將不再是「廣告主」而是「讀者」,意味著,媒體終於能真正的跳脫「廣告」了!
用iPad買資訊輕鬆便利
五年來,大家早就發現,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敗家」買東買西,就是不願買「資訊」,相較之下,透過行動來完成的服務反而容易收費, 使用者已經習慣在手機上什麼都要付費,但以往的手機螢幕太小,這時候,適時出現的iPad,夠輕、夠簡單、身為iPhone的延伸,它輕鬆的逼使使用者,願意打開錢包付費了。
改找高階讀者拓營收
如果這是趨勢,那麼,有些媒體已經率先開跑、重新定位。這些媒體已經不像同業拚命找廣告主,現在的行銷活動,全部改以「提升付費讀者」為主。
譬如,在《華爾街日報》之前,從讀者付費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是《Financial Times》, 它目前一年一百八十美元左右,一周大約是三.五九美元;它的「讀到飽」則是三百美元一年,為了擴展付費訂戶規模,它在上個月選定了在金融商圈、知名學校內的好幾十間咖啡廳做行銷, 只要使用手機,透過G P S認定是在這些咖啡廳上網,它就讓你免費集點,集夠了點數,就可以得到一年份免費的《Financial Times》。
此巧妙的行銷活動,透過「地緣」來篩選讀者,找到的優惠對象皆為最高階的讀者, 自然付費機率較高。當其他報紙還在努力挽救失去的廣告主,這間報紙卻已經「先馳鋪點」,努力讓更多讀者開始付高價年費訂閱他們的文章。
離開廣告的綑綁,對媒體產業來說,是禍還是福?可以確定的是,一扇門關上,有好多扇門卻開啟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