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飆漲幅度高過亞洲各國,對投資人質疑這波股市只是消息面作多,並未真正有資金挹注,副總統蕭萬長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也是信心的指標,台股近來表現,是因為投資人的信心回來了。
此外,政府調降遺贈稅後,去年8月至今台商回流資金已超過7千億元,加上國人將定存轉為活存,都為台股挹注大量資金。
不過對於開放陸資來台,蕭萬長認為,目前還未真正進來就已對股市產生推波助瀾作用,開放初期一定會非常審慎,未來即使允許陸資來台投資不動產,也僅限於購買該企業來台所需要的商辦大樓,投資股市也要有限制。以下是訪談紀要:
資金入市愈多 信心愈強
問:台股近來飆漲,但也有專家警告可能向下翻轉,這波台股究竟只是曇花一現,還是國內經濟確實有力道可以支撐?
答:我一向不願意對股市漲跌發表談話,因為股市很敏感,如果會造成股市動盪也沒有不必要。
從股市的表現,可以看到民眾對未來的信心。股市資金來來去去,一方面反應經濟基本面,另一方面反應消息面或叫信心面,這個信心面有些來自於喊話、傳言,國內外重大消息等,有些來自跟股市相關資金的流動,這也與信心有關,資金進去得多,代表投資人對股市的信心就強。
台灣經濟基本確實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出口跌這麼多,工業生產減少,失業率也提高,即使基本面不像以前那麼好,不過政府的措施非常強而有力,讓景氣慢慢止跌,雖然還需要時間發酵,不是馬上看得到效果,但已有回升跡象,民眾和投資人信心面就回來了,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政府的兩岸經貿、和解措施,國外對我們的投資環境有好感,這也與信心面有關。
第三個最重要的是資金面,因為我們的鬆綁、開放,外資看好兩岸關係而投資台灣,陸資也要進來,後者只聽到聲音,還沒有真正進來,只是消息面作多,外資也可能是今天進來明天又出去。
但有個固定的,那就是台灣海外資金的回流,據中央銀行統計,從去年8月至今,國人透過指定用途信託基金投資海外的金額,這些OBU的錢,回流的有7千億。而近3個月來,國人在銀行定存平均每個月有600億的錢擺到活期存款,都增加股市的流動資金。
這些錢為何會投入台股?因為政府把遺贈稅調降到十%的效應出來了,這陣子台股整個環境,無論是漲是跌,交易量與過去半年已有明顯的不同,交易量大起來了,因為資金增加讓籌碼也變多了。
政府對股市關注的重點,不是在於股價的起落,而是要建立非常健全的遊戲規則,讓市場能在一個更公平、透明、公開的遊戲規則下,引進更多活水。
問:政府需要擔心熱錢流入台灣,需要採取什麼措施來抑制炒作?
答:全世界資金流動之大,每天平均要比貿易量多10倍,叫它熱錢也可以,因為它跑來跑去,叫冷錢也可以,因為它在口袋還沒放暖就跑了,流動就是那麼快,所以政府要去做的,應該是如何塑造環境,讓更多活水進來。
開放陸資 嚴防炒股炒樓
當然,它要出去是無法避免的,但重點是要讓它願意再進來,目前台股裡面的資金至少在台資回流那部分的增加很明顯,政府調降遺贈稅,讓這些錢願意回台投資,就不用再把錢放在海外讓人家利用讓人家賺。
問:有人擔心這些錢大量流竄在股市而不是長期投資,可能會讓股市泡沬化?
答:不會,股市也是投資,股市是投資某家上市櫃公司,讓那家公司資金多一點可以用來擴充設備、增加營運規模。投資並不是自己去開一家公司才叫投資,那是自己有經營本事的人,才能夠這麼做,而讓有本事的去經營,他賺的錢我來分那才是聰明作法。
科技新貴固然紅利分得多,但真正分得多的其實是股東,股東不用去操心如何經營,錢和紅利就分給你了,這也是投資。
問:開放陸資投資不動產、股市,會把房價、股價炒高,民眾可能先受其害?
答:開放陸資來台這個方向是要走的,不能只是單向光是我們的資金過去,只輸血而不補血,一定要雙向。但到底我們經濟規模與發展條件不同,經濟結構也不同,我們沒有條件說開放就開放,必須要非常審慎。
對於不動產,未來我們只開放大陸在台投資的陸資企業可以買房地產,買它需要的辦公大樓,對於光拿錢買不動產,把價格炒熱這點是要防範也是要限制的。來台的陸資企業初期開放投資的製造業、服務業約只佔總體項目的二到三成,而且會建立完善的審查管理機制,投資台股也會有嚴格限制,就是要避免對台灣產業發展和資本市場產生異常的現象,造成不穩定。
減稅促進投資 稅收更多
問:現在經濟已有回升跡象,有些該徵的稅、該提高的稅率,是否可以開始做了?
答:台灣減稅時,須將賦稅改革總體的理念擺進去,因為成本降低,企業就會有興趣增加投資,把餅做大,稅就會愈多。以遺贈稅為例,過去每年約徵收230億元,不僅稽徵成本很高,且徵收對象多是中低所得者。
現在遺贈稅調降了,台商把錢匯回台灣投資,股市交易量從不到1千億跳到近2千億,一天多1千億,證交稅就多3.5億元,這是稽徵成本最低的,不到100天,遺贈稅每年230億的稅就收回來了。 這涉及到整套稅制改革,照理說要有增才有減,但為何有幾項會先減,那是因為這幾項對景氣會有立即的效果。現在景氣雖有回升跡象,卻不宜太樂觀,新增的稅現在可以好好規劃,但應該等到景氣復甦後再來推出。
兩岸簽署ECFA 利多於弊
問:政府推動與對岸簽署ECFA,你曾參與過WTO談判,究竟哪個比較容易?
答:WTO比較容易,因為它從頭到尾拖了14年,一方面協商,一方面經濟環境也在變,可以順著結構的轉變,慢慢做調整。
ECFA就不一樣,大陸和我們太近,很多產業和台灣的同質性又太高,甚至我要老實說,很多是台商在那裡投資,像是瓷磚、瓷陶產業等,他們在大陸的廠和台灣的廠有區隔,一旦開放大陸產品進來,會把台灣市場打亂了。但基本上簽ECFA還是利多於弊,只是要如何趨利避弊,須好好研究評估,把不同產業的利弊和輕重緩急做個比較再來協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