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卅萬戶的新開戶數,累計大陸股市開戶數高達九千六百多萬戶,若以家庭來計算,相當於每三戶就有一戶人家開戶,若再以十五至六十歲人口約九億人計算,有經濟能力的人口每十人就有一人開戶。大陸股市可說是熱到了極點,迫使中國政府可能必須對股市進行調控!
回想起二○○四年溫家寶在國務院會議提出投資過熱,對過熱產業進行宏觀調控的時候,當時的大陸股市還是一鍋冷灶。也因此,中國中央對經濟過熱調控,但唯獨對股市則是猛造利多,去年下半年以來,資金行情終於啟動,雖然短線看來有過熱跡象,但是距離泡沫還很遠。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了五成,深圳綜指更是大漲一倍,滾燙的行情讓大陸居民義無反顧投身於股市,市場明牌滿天飛。而不論是「股民」還是「基民」,大部分人的荷包都鼓了不少。可以看看一個驚人的數據,目前滬深股市共有約一四七○家上市公司,而今年以來股價大漲一倍的在上海股市就超過六六○家,深圳股市也有四二○家以上。也就是說,在大陸股市之中,大約七成五的股票,今年以來股價都大漲一倍以上。
這麼有效率的市場,對於空手的投資人具有多大的吸引力!也因此,中國的銀行出現了「排隊理論」,在ATM提款機不那麼普遍的中國大陸,多數人還是得親自到銀行辦理相關的事務,而當有新基金募集,銀行就會出現兩道排隊潮,一邊是排隊申購新基金,另外一邊則是排隊領錢要認基金。所以,看到這樣的排隊現象,有了合理的推論:居民儲蓄存款流入股市,形成龐大的資金熱潮。
當上證指數與深圳綜指越過了二○○○年的高點,指數不僅看回不回,指數更是一股作氣地向上衝,單日成交金額不斷刷新紀錄,兩市總市值更是超越了港股,短短四個月內暴增八成到十六兆人民幣,五月十六日兩市總市值又增加了一兆人民幣以上到十七.三四兆元,以交易所的市值來看,上海交易所已可排進全球第六大,在亞洲僅次於東京證交所。
事實上,樣樣經濟數據在全球排名皆居前三大的中國,迄今唯有股票市場落後其他經濟數據表現,經過今年的大漲,大陸股市的影響力已經大大的增加,除了中國居民買賣的A股狂熱之外,B股以及香港上市的國企、紅籌也掀起比價行情,甚至海外掛牌的企業也在當地股市興起中國熱,可以看到一個經濟大國儼然崛起。
※中國經濟強國地位已然站穩
這是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戰略,中國長期經濟的高成長,全球產業鏈因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全球經濟也經歷過去沒有遇過的情況,原料通膨與通貨緊縮並存,但中國依然繼續高成長,○四年貿易總額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之後還保持每年兩成以上的成長;GDP總額也在○五年連趕英、法兩國,成為全球第四大,並且每年的經濟成長率還保持十%的高成長,很有可能在今年就會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而每年增加超過二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有相當大的部位是進入中國投資的熱錢,這又支撐了中國的經濟成長,雖然會令中國的泡沫形成,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足以讓這個泡沫吹很久了。
對照到股市的部分,○五年中國的GDP晉身全球第四大,但是當年度股市卻盪到谷底,○五年底滬深兩市總市值僅有三.二四兆元人民幣,是二○○○年以來的最低,股市總市值佔GDP比僅有十八%,股票市場與經濟過熱表現完全相反。
但是,當時在香港股市之中,中國企業赴香港掛牌的H股卻是炙手可熱,○五年中國神華、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相繼掛牌,到年底H股的總市值達到一.二八兆港元,比○四年底增加了一八○%,○六年再加入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煤能源等大型H股,香港股市的新股凍結資金、新股上市集資金額紀錄一直被打破,○六年底H股的總市值再增加一六○%到三.三六兆港元。
中國的大型企業在海外造成認購的風潮,獲得全球資金的高度認同,漸漸地中國國內發出不平之鳴,認為大型國企到香港掛牌,是「圖利」外人,中國本國居民反而買不到大型優質企業股票。
與此同時,中國也進行股權分置改革,逐步解決國有股不能在市場上流通的問題。在市場籌碼增加的同時,也擴大入市的資金,包括社保基金委託信託基金代操、加快審核QFII額度等,最重要的是對房地產嚴加調控,將炒作房地產的資金引入股市。
政策的造市,逐步的引起中國境內資金共鳴,○六年七月恢復新股IPO,一檔接著一檔的大型企業密集在A股上市,終於引爆了這一波的大行情,工商銀行、中國人壽一上市,總市值就分別擠進全球前三大的銀行股與保險股,大陸股市也在全球資本市場大大的露了臉。
然而,從積極引進資金營造股市的繁榮,到出現單日成交金額三千八百億元人民幣的過熱現象,短短不到一年。資金也擴散到冷凍多年的B股,緊接著中國銀監會放寬QDII的投資範圍到香港掛牌的股票與基金,將A股過多的資金引導到與A股有關的B股及香港股市,無形中將中國股市的影響力擴大到了大中華市場,而全球的大中國概念也已經大概的成了形。
※剛走完初升段,多頭行情還很久
今年二.二七股災算是大中國效應的初步驗證,短線上全球股市都位在高點,大陸股市一旦拉回是不是就造成全球的跟跌,將確立大陸股市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未來大陸股市的一舉一動,都是投資人不能忽略的。
當然,一直創新高的大陸股市,也讓中國政府感到有些失控,很明顯地上證指數四千點是在中國當局容忍的邊緣,隨時都有可能會出手調控。資金行情形成之後,必須要完全的宣洩才會結束,而且今年九月底的中共十七大人事明朗,明年是奧運年,也是胡溫的第二任期,才將要開始大展身手作政績而已。之後又有二○一○年的上海世博會,直到二○一二年胡溫任期結束,相信政策上都是偏多的。
而目前滬深股市本益比拉高到四○倍,引來泡沫之說。但是對照到二○○○年大陸股市本益比五、六○倍,還不算高。與全球主要股市相比,日本股市的本益比也超過卅倍,而且以今年第一季A股上市公司的加權每股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七八%,而且去年度的高股利,除權息之後,目前的本益比並不算高。
再者,大陸股市大漲之後,總市值佔GDP比才六成,比起紐約、東京、倫敦等大交易所股票總市值都超過GDP的比重,大陸股市還算偏低,更遑論香港股市總市值是GDP的九倍。況且,中國的經濟每年至少有九%的成長,大陸股市總市值即使再增加一倍,也不過與GDP相當而已。
市場上多數分析師都認為這一次大陸股市的大行情,跟民國七十六年到七十九年的台灣股市很像,也認同大陸股市的行情至少走到二○○八年。但是就像中國的崛起,讓全球經歷了過去所沒有的經濟變化,這是完全沒有前例可以參考,大陸股市的行情也是一樣。
今年上半年還沒過完,新增的開戶數就打破過去的年度紀錄,而當年台灣全民皆股的時代,台灣股市的上市公司加起來不到二百家,而且台灣是一個淺碟市場,漲跌都很快。現在的大陸股市有一四七○家上市公司,九千六百多萬戶在市場中,這樣的規模卻是過去全球所沒有經歷過的,資金水位也是過去所沒有的。
台灣資金行情的大多頭走了三年,直到經濟成長出現停滯現象,企業獲利的成長超過了經濟成長的泡沫現象,台灣的多頭市場才結束。若以此為泡沫破滅的臨界點,大陸股市的多頭行情肯定會超過三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