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香港)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建議,兩岸經濟若想進一步突破,台灣政府應先擬出十年經濟前瞻發展計畫,找到自身新的定位,在此基礎上與中國合作,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陶冬觀察,國民黨在520後重新執政,兩岸交流有新的進展,但從江陳會、國共論壇等結果來看,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台灣近來主張仿港澳與中國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 )及引進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金入股市,為台灣經濟困境注入活水。陶冬分析,前者有利到大陸投資的台商企業,但對台灣本土就業的增加幫助不大;後者的想法,則不現實,實際上能引進的資金相當有限。
陶冬表示,在故總統蔣經國後,台灣即缺乏具前瞻性、戰略性的經濟領袖。他說,外在經濟大環境惡劣時,不論哪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會碰到,但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一個沒有長遠定位的。
分析中國經濟,有愈來愈多的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專家就是瑞士信貸(香港)董事總經理陶冬。在投資銀行業界,經濟分析師個個有正規的經濟訓練,且長期關注某一領域,專業程度不言可喻;但須得提出精準的預測,才能在投資業界揚名立萬。陶冬,正是個中翹楚。
2004年,陶冬是最早提出「中國經濟過熱」的經濟分析師,當時還曾為此受到某些單位嚴厲的批評,但他依然堅持己見。當年4月底,中國政府果真開始實施宏觀調控,為過熱的經濟降溫。
在人民幣匯率及房地產等議題上,陶冬也率先發表「人民幣應該動一動」及「房地產敗象已露」等見解,並精準地指出匯市及房市變動的時間點。
一次又一次的言中,使陶冬在投資業界的地位快速上升。
2007年初,陶冬提出警告,中國將面臨通膨上升的壓力,但中國2006年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才1.5%,物價穩定。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完全被陶冬料中;未久,控制通膨就成了2007、2008年北京政府的主要經濟政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