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負面效應,正在發酵當中,並且目標自金融業逐漸轉移到高科技公司。外資圈已經開始憂慮:企業利息成本攀升,以及明年第1季的存貨跌價損失等風險,將是干擾現階段股市企圖尋求止跌的兩股亂流。

外資法人上周開始,調節大型或高價電子股,包括宏達電(2498)、可成 (2474)、聯詠 (3034)、茂迪 (6244)與鴻海(2317)都面臨減碼的壓力,導致股價重挫。

尤其是鴻海,外資法人已連續六個交易日賣超該檔個股,累計減碼70225張,僅次於台新金 (2887)、中鋼 (2002)和台泥 (1101),為個股賣超第四大。理由是因為,市場傳言,金融風暴導致銀行業信用緊縮,鴻海正面臨利息成本上揚的壓力。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Felix Rusli認為,鴻海絕非單一個案,一些營運資本需求較高的公司,在短時間之內,也會面對同樣的難題。而且,如果金融風暴沒有改善的跡象,這種信用緊縮的狀況將會更加嚴重,即便有能力度過這場危機的公司,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留意企業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比率,為近期外資分析師觀察的重點。Felix Rusli則依據現金轉換循環 (Cash Conversion Cycle)與營運周轉對稅前淨利變動數 (Change in working capital to EBITDA)兩項指標來衡量,發現上市櫃公司中,致新 (8081)和華城 (1519)在兩項指標中的排名,都是較差的15家公司之一。

此外,外資摩根大通證券則擔心存貨跌價方面的損失。特別是明年要開始上路的10號公報,規定企業必須以「淨變現價值」取代原本的「重置成本」作法,來計算存貨價值,將衝擊到明年第1季企業獲利。

摩根大通依據今年上半年財報結果推估,科技業受衝擊最大,獲利影響數約-3.7%;又以面板產業的金額最多,達25.56 億元,影響數-2.6%;網通業雖然金額僅4.12億元,但是佔稅後淨利的影響數卻達-18.7%,其次是IC設計、PCB和基板業者,各約-9%和-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