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陸電動自行車市場面臨政策變化風險及實際環保效應的爭議,但經濟起飛收入提高、都市擴張使得居民交通距離增大,加上近年原油價格高漲以及運動休閒風興起,均是有利電動自行車成長的因子,且針對大城市的居民調查顯示,高達76%的市民有將電動車做為代步交通工具的需求,其潛在商機值得期待。

目前台灣上市的三大自行廠中,巨大(9921)在大陸的電動自行車市場佈局較為完整,預估07 年電動自行車銷售達35 萬台,其中約80%銷售中國大陸,其「捷安特」品牌在十大電動自行車居冠,顯示消費者評價高,預期巨大將是大陸電動自行車市場商機之主要受惠者。

產業概況

一、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成長潛力大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動自行車生產和銷售市場,自行車使用者約4.5 億人,隨著經濟起飛收入提高、都市擴張使得居民交通距離增大(大陸消費者認同的電動車日常活動範圍均值為22.72 公里,其中以20 公里的比例最高,最大活動範圍為60 公里),傳統自行車已無法滿足中國大陸人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

由於多數人民仍無力購買汽車,但又礙於“禁摩令”無法使用機車,因此若假設每年有5%的消費者購買電動自行車以替代一般自行車,每年銷售數即可達2,250 萬輛,中國業者甚至樂觀預估全國原4.5億輛自行車用戶中至少有3.5 億的用戶將成為電動車的用戶,在大陸的「大眾標準化」期刊於07 年公佈的一項對大城市的居民調查顯示,高達76%的市民有將電動車做為代步交通工具的需求,其潛在商機值得期待。根據統計(表一),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輕型電動車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產銷量已達全球的90%。


二、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發展的有利與不利條件分析

有利條件

◆電動自行車價已讓多數消費者接受

中國電動自行車發展在2000∼2004 年時,因進入門檻較低,吸引大批廠商投入,在競爭激烈下,業者開始進行價格戰。1999 年內地電動自行車的零售價為人民幣(以下金額皆以人民幣表示)2500 元左右,2000 年來到2000 元,2003年底已降至1500 元左右,25%的降幅引爆了消費者的需求。

根據消費者調查顯示,輕摩化最合適價格為1800 元,可接受區間為1450∼2480 元;簡易款在1507元價格點上願意購買的消費者最多,可接受區間是1100∼2000 元。

◆節約能源:

根據北京清華大學推算,一輛輕型電動車百公里耗電只有1.5 度左右,以年行駛10,000 公里計算,全年電費大約只有90 元,而相同的金額只能讓摩托車行駛100 公里(以摩托車百公里耗油數3 公升計算)。另外,如果將30%新增的轎車和摩托車需求由輕型電動車來滿足,預計2010 年以後,每年總計可節約能源消耗1,200 億元以上,而且節能效益將穩步提高。

◆農村商機不可小覷:

目前電動車主要銷售對象是大中小城市的青年人和工人,而農村市場正存在電動車行業的龐大商機,主要原因有四。

第一,中國農村人口數量龐大;
第二,當局大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使得農村經濟水準快速增長,購買能力大為提高;
第三,農村消費習慣逐漸轉變,逐漸追求生活的舒適、快捷;
第四,隨著油價不斷攀升以及政府對摩托車的一再限制,很多農村消費者更樂於購買電動車。

◆產品品質雖參差不齊,但已日漸提昇:

由於部分廠商不惜為控制成本而犧牲品質,導致產品存在缺陷,如剎車系統和制動性能達不到安全標准,車架容易發生斷裂,電機、電池使用壽命短等,導致近年電動自行車的用戶投訴量不斷增長。

另外,由於眾多廠商和經銷商爭相進入(估計電動車製造商多達上千家),行業利潤越來越薄,生產廠商的利潤率由過去的45%降低到現在的12%左右,經銷商的利潤由過去的25%降到現在的9%左右,因此廠商倒閉情形時有所聞,例如電動自行車銷售火紅的江蘇蘇州及浙江杭州,04 年都曾經出現過6 個月內倒閉3 家電動自行車廠商,導致消費者無處修車的尷尬局面。

但根據中國國家檢驗局07 年公布的最新抽查? 果顯示, 電動自行車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0%,一些規模? 大企業的產品合格率已達88.6%,顯示產品品質已見大幅改善。

不利條件

◆政策變化風險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確規定,電動自行車可作為非機動車上路行駛,2003 年10 月通過的新「道路安全法規」中,亦明確規定之電動自行車為“非動力車”,按照非機動車輛來管理,賦予了電動自行車的合法性,但各地政府仍有不同看法,目前對於具腳踏板、車體40 公斤以上的輕摩化設計的電動自行車仍不准其上路,例如2007 年繼海口、廣州等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後,常州、廈門、沈陽也紛紛加入了這個行列。

◆是否環保尚有爭議

上海市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雖然電動自行車比二行程燃油助動車消耗較少的能量,排放較少的GWP(溫室氣體)、BOD、COD、懸浮物(SS)、可溶固形物(DS)和碳氫化合物(HC)。但是計入火力發電過程,電動自行車比燃油助動車產生多的固體廢物,排放更多的引起酸雨(AP)的SO2 和更多的重金屬離子。因此,以環保的觀點而言,電動自行車並不盡然地優於燃油助動車。

三、預期品牌是廠商未來勝出關鍵

企業的策略不外乎是「低價化」與「差異化」的選擇,而2004 年以後,業者的技術不斷改良,價格競爭依然激烈,但不具成本優勢的小規模車商不得不陸續退出市場,故長期而言,車商勢必改以「差異化」策略因應,而品牌就是一建構差異化的理想策略。

但根據中國經貿期刊2007 年第12 期的「當前自行車行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該文指出,雖然電動自行車企業有1000 多家,但2006 年僅7 家企業分別獲得“中國名牌”或“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且佔市場份額最高的企業也僅為7%左右。因此,目前業者應加速以品牌建立新的競爭優勢,除了提升附加價值,長期也才得以在市場生存。

從中國十大名牌網(www.maigoo.com)公佈的十大電動自行車品牌來看,依排名分別是捷安特、? 源、新日、邦德.富士? 、阿米尼、永久、洪都、英克? 、王派、鳳凰,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上市公司的巨大(9921),其「捷安特」品牌名列第一,顯示其在大陸電動自行車市場深受消費者肯定。

四、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電動自行車市場佈局以巨大為主

目前台灣上市的三大自行廠中,巨大在大陸的電動自行車市場佈局較為完整,預估07 年電動自行車銷售達35 萬台,其中約80%銷售中國大陸。美利達(9914)在大陸有17 個經銷點,亦進行電動自行車之銷售,但整體而言和愛地雅(8933)較相近,仍是以歐美地區為主要銷售地區,故台灣在大陸的電動自行車概念股,巨大是主要的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