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觀念裡,為了不讓子孫吃苦,總千方百計留給後代豐厚的遺產。許多人在遭遇困窘時總會抱怨祖上沒有留給他們財產,讓他們赤手空拳,辛苦打拚。《最後的演講》一書的作者蘭迪教授對父親所留下的遺物,有著不同的觀點—「在父親的遺物中學到犧牲的真義,及謙遜的力量」。

他在整理父親的遺物中發現,有會心一笑的照片,對父親的回憶;許多的保險工作信件及慈善計劃文件,甚至父親在世時,從未提及「英勇成就」的神秘勳章和事蹟由來。一份褒獎令上寫道:「一九四五年,美德戰役初期,導致美軍八人受傷,鮑許不顧自身安危,自願掩護治療傷患,也無視於當時猛火砲彈密集攻勢下,安全地將所有傷患撒離。」而這個褒獎令已被埋藏五十年之久,在作者的記憶中,父母之間對談從來都沒有提過這件事。

遺物、遺產都代表著一段歷史典故,為自己或為別人所寫下的見證。星雲大師曾說:「歷史的巨手會將『小』因緣聚合成豐功偉業。」蘭迪教授的父親覺得所做的英勇事蹟是理所當然,並不掛於心,而它卻成為日後子女所學習的一項功課。「勇者以義,犧牲一切。」才是真正的犧牲;「謙遜的人贏得尊敬。」不因成就而驕傲,才是最偉大的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