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引頸期待的iPhone終於在美國上市了!不過,台灣i-Phone概念股在第一季出現漲勢後,近日卻未持續帶動人氣,投資法人認為,iPhone初期銷售量和營收貢獻度對iPhone概念股有限,反而應留意iPhone帶動的高階PDA手機換機潮,布局關鍵零組件如觸控式面板、或宏達電等PDA手機製造商。
由於iPhone掀起的熱潮,不少國內手機廠也投入研發類似機種,宏達電的阿福機(HTC Touch)就率先在歐亞上市,和i-Phone隔海打對台,英業達也傳出內部開發符合3G系統的iPhone機,傳輸速度比iPhone的2.75G--EDGE快上不少。
台灣工銀證券投顧29日的研究報告指出,iPhone的新聞話題可望掀起消費者對高階智慧手機的關注,並引爆新的換機潮,受惠者未必只有蘋果 一家,提供更多高功能整合機種的廠商都有機會,值得留意。
整體而言,智慧型手機大餅將愈來愈可口。根據歐洲調查機構Canalys統計,去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7,700萬支,占全球手機出貨量僅約7.55%,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1.26億支,年成長率約64%,全球比重提升到11.39%,預期明年可以再成長48%達到1.87億支,全球比重可達16%,逐年提升。
蘋果iPhone在各方殷殷期盼下,29日終於在美國率先登場,今年稍晚和明年也將分別在歐洲和亞洲推出。分析師預測iPhone旋風將帶來購買智慧型手機的熱潮,但蘋果的競爭對手並未睡著,有許多同類的產品都值得消費者冷靜比較與選擇。
iPhone酷炫的外形和設計連日來吸引眾多媒體的報導,但就像iPod不是第一台數位音樂播放機,iPhone除了Mac OS X作業系統和Safari網路瀏覽軟體外,幾乎所有功能也都非獨創。例如上月在歐洲推出的LG Prada,和宏達電的HTC Touch手機,都比iPhone更早採用觸控螢幕設計,不同的是iPhone的3.5吋螢幕較大,且採用較佳的光學玻璃材質。
iPhone的優越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例如缺少方便電子郵件與SMS傳訊的黑莓機式Qwerty鍵盤、採用2.5G的通訊技術,以及未有第三方應用軟體開發商的參與,都是iPhone的缺憾。不過蘋果已回應消費者對手機電池工作時間太短的抱怨,宣稱iPhone通話時間可達八小時、上網六小時、看影片七小時,聽音樂24小時,待機時間則達250小時,超越所有其他品牌的表現。
iPhone與競爭者的性能比較牽涉多項行動裝置的功能,包括觸控介面、行動數位影音播放、照相、行動上網等。雖然其他智慧型手機和多媒體手機具備部分或全部上述功能,但整體而言,沒有一款手機像iPhone以如此優雅、有創意的方式集眾功能於一身。
在觸控介面上,最接近iPhone的對手是LG Prada(3吋螢幕),和宏達電的HTC Touch(2.8吋螢幕),其中HTC Touch 的3D滑動顯示介面獨樹一幟,頗獲好評。在iPhone缺乏的Qwerty鍵盤方面,三星Blackjack、黑莓機Curve 8300、Palm Treo 750,以及摩托羅拉即將推出的Q9,對經常使用文字傳訊的商務人士將較具吸引力。
iPhone無疑是重量級的多媒體裝置,不過其影音功能必須與iTunes軟體搭配,使用者得在iTunes線上音樂商店開帳號,相對於許多競爭的多媒體手機,享有從多樣的來源下載和欣賞音樂與影片的優勢。
對著重手機音樂功能的消費者來說,三星的三款手機SCH-u540、Synch和UpStage(都在美國上市),都有完整音樂手機功能。索尼愛立信的Walkman音樂手機系列,和諾基亞的N95也都以優越的音質著稱,兩者皆配備專屬的音樂播放按鍵。
大多數多媒體手機有內建的數位照相機,例如iPhone配備200萬像素的照相功能,但這個規格比起許多對手並不出色,例如配備320萬像素照相機的索尼愛立信K810i,和500萬像素的諾基亞N95,後者還可拍攝每秒30格的影片。N95去年9月在歐洲推出,最近也在美國上市。
iPhone售價499美元到599美元,屬於高價位高階手機,因此初期對大部分低價對手並不構成威脅,蘋果的銷售目標也只訂在市場的1%,即1,000萬台。但對定價749美元的諾基亞N95 ,和699美元的LG Prada,以及399美元的索尼愛立信K810i可能帶來壓力。另外,HTC Touch售價也高達310英鎊(620美元)。
策略分析公司分析師凱爾說:「iPhone引發消費者興趣有如哈利波特,但iPhone不會像哈利波特那般暢銷,因為它是高檔產品。」據調查,85%的美國消費者購買的手機不到100美元。凱爾說:「如果蘋果推出150美元的iPhone,肯定會讓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三星和LG方寸大亂。」
iPhone終於鑼鼓喧天地隆重登場,但蘋果公司面臨的考驗才剛開始。未來幾個月,蘋果公司這個媒體寵兒必須證明,iPhone的高明設計和靈活行銷是否足以彌補結構上的缺點,繼續擄獲消費者的芳心?
顯魅力 攻陷媒體沒花多少錢
iPhone的魅力,從不用花太多廣告費就攻陷所有媒體版面就可知道,這種陣仗連手機業龍頭諾基亞也從來沒享受過。蘋果公司執行長喬布斯今年初在Macworld上介紹i-Phone時說:「1984年我們推出麥金塔,不只改變蘋果,更改變整個電腦產業。2001年我們推出第一部iPod,不只改變大家聽音樂的方式,更改變整個音樂產業。而今天,我們要重新發明電話。」
但iPhone究竟真的是一項劃時代創舉,或只是經過重重包裝和靈活行銷,才創造出這般轟動?
容量小 影音iPod都比它強
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分析師高文認為,第一代iPhone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兩個,一是要加入3G網路,另一個則是增加記憶容量。入門級iPhone容量之小,連影音iPod都不如。市面上早已充斥各式各樣智慧型手機,但iPhone仍能引發這麼大騷動,主要在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儘管手機在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愈來愈不可或缺,但大部分手機的設計其實仍相當粗糙,操作過於複雜,所以死忠的蘋果迷幾乎已經把iPhone當救世主看。
為改善手機的使用者介面,蘋果捨棄傳統制式的按鍵,改採觸控螢幕,方便使用者自由穿梭在收發電話、欣賞照片或寫電子郵件等功能間。
有鑒於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的軟體仍相當蹩腳,蘋果從頭開發出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可支援通常在個人電腦上才有的圖形以及上網等功能。
闢江山 蘋果硬往手機市場衝
至於蘋果為何打進手機市場,恐怕也是不得不的選擇。iPod成功席捲數位音樂市場後,蘋果就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怎麼走。雖然iPod目前在數位音樂市場的龍頭地位仍穩如泰山,但銷售成長終究會逐漸走下坡。為維持股價不墜,蘋果勢必得繼續推出和iPod一樣能稱霸市場的火紅產品。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也只能硬著頭皮往手機市場衝了。手機市場的大餅確實相當誘人。以去年為例,全世界的人買了近10億支手機,數量是iPod過去六年來銷售量總和的十倍。
換句話說,蘋果明年只要賣出1,000萬支iPhone,達成拿下全球1%手機市場的目標,就能創造出數十億的新營收。
然而,手機市場強敵環伺,競爭本就十分激烈,不像iPod在數位音樂市場上沒什麼可敬的對手。此外,手機市場主要還是靠網路營運商推動,例如在美國市場,90%的手機都是由電信業者買去,手機製造商通常得乖乖聽命。
看未來 後續技術問題難預料
過去不論是麥金塔電腦或iPod,使用經驗的每個層面都由蘋果親自把關,盡力把技術問題降到最低,但如今iPhone恐怕無法再遵循這種模式,照顧到每一個層面,後續引發的問題和效應恐怕難以預料。對蘋果而言,儘管只拿下全球手機銷售的1%,但和進入一個全新又不熟悉的市場比起來,手機的潛在利益依舊比較大。
然而,就算蘋果能搶下10%的市場,iPhone可能也只像麥金塔一樣屬於利基產品,而不會像iPod那樣能橫掃千軍。或許在公司、支持者和股東眼裡,這是一個重要的產品,是科技業難得的佳作,但仍談不上某些觀察家所謂改寫人類歷史這麼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