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Nutraceuticals),也稱為膳食補充品(Dietary supplements)或是營養補充品(Nutritional supplements),是指自植物或其他食物中所提煉或萃取出的物質,與機能性食物(Functional food)有所區隔。
保健食品使用於疾病的預防與保健,利用營養使身體能達到健康安適的狀態,與具化學活性成分的藥品,使用於治療疾病或不適症狀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美國國會在1994年通過膳食補充品健康教育法案(U.S. Dietary Suppl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Act, DSHEA)。
根據美國DSHEA的定義,保健食品是某一類特定的口服物品,可以作為一般膳食的補充品,包含的種類有:維他命、礦物質、草藥或其他植物、胺基酸、膳食取代品,以及其他前述的濃縮品、代謝物、組成物、萃取物或組合。
全球保健食品市場概況
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之膳食補充品健康教育法案(U.S. Dietary Suppl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Act, DSHEA),明確的將食品、保健食品與藥品三大類產品的定義與管理範疇清楚地界定。各國對於保健食品的管理大多是以「安全性」為考量,而非「有效性」。
保健食品有別於藥品的治療性質,並形成一個具區隔性的市場,事實上,保健食品也與某些藥品競爭,瓜分藥品店頭市場的佔有率。據估計保健食品10%的銷售量,是用以取代治療性藥品,成為消費者進行自我治療的另一選擇,如草藥類保健食品;另外,保健食品5%銷售量,是用以取代市售的運動飲料,如健康運動補給品類的保健食品。
通常藥物由開發到產品上市需耗費10-15年的研發期,其獲利時間相當漫長。由於保健食品具有健康預防的效果,但相關法規限制卻不若藥品上市的繁複及嚴格,因此許多製藥廠商,特別是供應主要劑型化植物衍生性藥物的公司,莫不將保健食品作為公司發展獲利的產品。
利用保健食品的獲利再投資於草藥製藥的研發,以度過製藥開發的漫長研發期。藉由介於食品與藥品間的健康食品,因不受藥品相關規範的管制,因此有利於打入外銷市場,而能擁有較大的通路與營收潛力。面對未來高齡化人口的增加,以預防或治療慢性病的角度出發來促進人體健康,就長期而言,更能有效的降低國民醫療支出,並增加國家整體競爭力。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Company和工研院IEK-ITIS(2003/11)的資料指出, 全球合法銷售的保健食品市場,由1999年的382億美元成長至2002年的467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約達7%(如圖所示)。
此項統計不包含透過未經商標擁有者授權,而銷售該品牌商品的灰色市場(Gray Market),以及仿冒或偽造商標以進行商品之製造與販賣之行為,明顯違反商標法的黑色市場(Black Market),如:黑色市場販售之類固醇估計在美國每年的銷售值已達4億美元。
1999年至2000年,保健食品的市場成長率為17.5%,2001年與2002年由於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年成長率下跌至2%。加上研究發表數種高獲利保健食品如銀杏等產品有效性的問題,且缺少新的消費者關注、具爆炸性議題的保健食品,以及保健食品製造廠商間的削價競爭,皆是促使健康食品年成長率趨緩的主要因素。
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概況
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人類壽命,使得「人口高齡化」是近年來已開發國家普遍所面臨的現象,而在台灣在邁進已開發國家之林,人口高齡化的現象與所產生的問題也逐漸浮現。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及經建會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5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為9.5%,估計民國100年將達10%,民國125年後更升高為21.6%。
自1999年衛生署公佈健康食品管理法,讓通過科學化的保健功效評估的健康食品,與一般保健食品有明顯之區隔,目前衛生署開放調節血脂、免疫調節及調整腸胃功能等九種保健功效評估,截至95年3月23日已核發79項健康食品認證。隨著政府立法訂定健康食品之規範,並嚴格把關審查,使消費者在健康食品之食用上有所保障,且在健康食品認證制度逐漸成熟之情形下,將可提高消費者對購買健康食品的信心。
依據食品工業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台灣保健食品的銷售通路主要以強調人際關係的多層次傳銷為主,約佔70%~75%,其他為藥房及藥粧店約佔8%~10%。而保健食品的成長率7.2%最高,其次為預防骨質疏鬆症保健食品成長率7.1%,再其次為抗氧化相關保健食品成長率6.5%。台灣保健食品市場值為235億元,預估往後三年將以9.8%的比率成長,至2007年將可達311億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