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財專家眼中,「債」是種可貴的人生資源,善用債務,能為人生加分;若你此刻身陷債務苦海,多半是因為你並不珍惜這個資源,濫用債務。

3月底,中央銀行再度宣布調升利率,這是過去兩年多年來的連續第十一次。從2004年10月開始,央行對利率累積調升幅度已達1.5%,以此幅度計算,20年期300萬元房貸戶的每月本息支出,已經增加超過千元。

利率水準代表資金成本的高低,利率愈高,借錢所需負擔的利息成本也就愈重。十一次升息就好像是緩緩加溫的爐火,不只房貸族,只要身上背負債務者,或多或少,都已開始感到壓力迫近。

不幸的是,壓力還沒看到鬆弛跡象,「下一次,利率調整會更加接近於中性水準。」央行總裁彭淮南在3月底的談話,似乎暗示下半年仍將持續升息,貸款戶肩膀上的利息重擔恐怕還得再添斤兩。

根據萬事達卡在4月下旬公布的研究報告,台灣的「家庭債務佔個人可支配所得」比重已達95%以上,這代表家庭的債務支出已經逼近收入所得,而95%的比重,也已遠遠超過鄰近的日、韓兩國。這個時候,不懂「理債」,稱不上會「理財」。

※不懂理債多花冤枉錢

欠債固然要還,但是「不懂理債,你就會多花冤枉錢!」先鋒投顧協理、同時也是理財作家的羅際夫,一語道破理債的重要性。

羅際夫強調,只要身上還有債務負擔,都該花點時間分析債務,排定最適當的償債順序,或進一步運用借低(利)、還高(利)的過程,進行最有效率的償債計畫。「尤其現在利率向上,冤枉錢會愈滾愈多,加上薪水不漲物價漲的大環境,斤斤計較是天經地義的事,理債更顯重要。」

遠東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理錢俊男則以更加宏觀的角度定義理債:「不只是聰明償債,所謂理債,也該包含『聰明舉債』的部分。」他指出,貸款利息表面看來像是一種冤枉錢,但如果藉由這筆利息支出能夠為自己節省更多的稅賦,或者創造更高的投資收益,那麼,債務的利息費用不但花得不冤,反而還能為你的財富加分。

淺白地說,人的一生,很少不跟「債」發生關係,舉凡買車、買房,甚至分期付款購物,背後都有一套債務融資的邏輯在運作。

如果是信用不好的人,理應要多繳利息,因為銀行背負了較高的債務無法償還風險,但常發生的狀況是,你有權利少繳一點利息,卻因為你不知道,缺乏情報,沉默了,結果活該倒楣。

債務不是洪水猛獸,舉債不當,固然會吞噬你的人生,但透過適當的債務規畫,卻能夠給你提前圓夢的機會,包括置產、留學進修,甚至掌握最佳的投資時機,或是提前償還利率較高的借貸,改善個人的財務狀況。南韓知名財經記者、暢銷理財書作家田英洙就在其著作《30歲賺足一生財富》中寫著「與其從銀行裡賺錢,不如活用銀行的錢!」

※理債第一課:算利差

「簡單來說,債,是一種資源啊!」錢俊男認為,債務問題之所以成為一種社會災難,追根究柢,是因為多數民眾對「債」的觀念並不正確,「錯就錯在沒有把『債』當成一種有限的資源,所以容易濫用資源隨意舉債,導致成為債奴。另一方面,人們往往也不懂得善用這個資源,為自己的財務加值。」

單就實際的財務面來看,說到底,舉債所產生的正面價值,來自於「利差」兩字。「評估舉債前後的利差,這可以說是理債學的第一課。」錢俊男說,根據他的觀察,身陷債務苦海者,往往低估了利息費用對本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善用債務資源者,則清楚知道藉由債務將能夠創造更高的所得,而這筆所得,絕對要高出必須支付的利息費用。

錢俊男以企業思維加以說明,上市櫃公司當中幾乎沒有真正的「零負債」企業,不是因為所有企業都有借錢應急的需要,而是企業主知道必須充分利用債務這種資源,提前取得資金,掌握最佳的投資與擴張機會,才能讓公司加速成長。

「如果評估的結果,是公司成長幅度可望高於借款利息的費用,那麼,就該舉債投資。另一方面,有些企業會利用貸款『改善財務結構』,借新債還舊債,這必然也是因為新債的利息費用低於舊債,可以降低冤枉錢的支出,這同樣是一種利差效果的運用。」錢俊男指出。

充分運用、仔細評估,這是企業對債務的思維,也可套用在個人理債層面。「在工商社會裡,不必害怕舉債,畢竟這是可以為你荷包加分的資源;不過,每個人能夠舉債的額度有限,所以每一次的債務運用,都得謹慎評估利差關係。」錢俊男強調。

※負擔不超過收入1/3

睿智的企業主,手下有聰明的財務長協助評估舉債前後的利差效果,而一般人雖然沒有專家為你量身評估,但無論是「借錢投資」或「借新還舊」,仍有簡單的基本法則可以自我評估。

首先,是衡量自己的「償債能力」,羅際夫表示:「就像買股票前我們會先看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如果已經沒錢還債了,就算老闆說了一堆利多,恐怕也沒人敢投資。」同樣地,當個人債務負擔已經過於沉重時,理債重點就不該放在借錢投資或是借錢圓夢,「當償債能力出現疑慮時,應思考如何加速還款,從減少冤枉錢的方向進行理債。」

那麼,怎樣才算「償債能力有疑慮」呢?羅際夫認為,若每月應付債務的本息支出超過月收入三分之一,就有控制債務持續增加的必要。「不是不能借錢,而是說,這時候借錢的目的必須以降低債務負擔為第一優先。」換言之,如果債務壓力過重,「聰明償債」就是理債的首要目的,分析各種債務的利息高低,排定償債順序,再利用借低還高、債務整合等策略,達到理債效果。

※借錢投資保守為宜

如果目前身上所背負的債務壓力尚未超過安全界線,就具有充分利用債務為財富加分的條件。

「在舉債之前,你一定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錢俊男表示,既然債是一種珍貴有限的資源,那麼在使用前,就得先搞清楚自己為何需要用到這個資源,「問問自己,舉債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用途是什麼?用了這筆債務後,有沒有把握能夠達到舉債目的?在這用途底下能夠產生多少利益?將來有沒有能力償還?」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關於這筆債務的「利差」評估。

以個人為例,該不該舉債出國留學或在職進修?有些人一廂情願地借了數百萬元出國留學,卻不曾想清楚,出國所學的科系或技能,將來回國後能幫自己的薪水加值多少?這些債,若以企業的角度來看,就應該被資本化,是屬於資本財,倘若借來留學的錢,跟海外旅遊一樣,是被消費掉了,除了美麗的回憶外,不能幫你創造任何未來的財富,借錢之前,可得三思。

由此延伸,羅際夫補充說明「借錢投資」的基本原則。「除了確定利差為正數,也就是投資標的報酬率必會高於借款利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這筆投資順利獲利的『把握度』。」

換言之,只要借錢投資,投資標的應該要放在風險較低的穩健型、保守型部位。「積極型投資雖然報酬率高,但投資失利的風險也高,絕對不宜利用舉債的方式介入。」換個角度思考,高風險投資具有較高的未知性,而既然「債是資源」,當你舉債投入高風險標的時,不也像是把人生資源投注於一個未知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