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金洶湧,造成股匯市出現重大變動,尤其是外資大量挺進的臆說,愈使整個經濟情勢快速升溫。雖然也有預防「這是資金行情陷阱」的論說,整個社會人心似乎更相信景氣春燕群至,一掃悲觀陰霾,紛紛調升對2010年乃至今年下半的經濟預測。
造成國內資金洶湧的因素,可以理性詮解的外在變數,主要有兩方面,其實都與中國有關。第一,即是台灣主權評等由負轉正帶來的魅力與競爭力。過去12年間,兩岸關係持續緊繃,扁政後期,更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中心評為世界首要危險地區;去年520馬英九繼掌,採取和解共生政策,明顯和緩兩岸關係,經過半年時間,已促使國際政治風險評估機構正轉台灣的主權評等,使台灣成為金融海嘯以來國際資金浮濫情勢中,一個值得加碼投資的國家。
事實是,全世界在過去五年本就處於「投資標的嚴重欠缺」,既少有像樣規模的政府公共建設,也少有國際能見度的大型民間投資案,在海嘯期間對於石油、黃金及原物料炒作失利之後,可投資標的更少,台灣的現象正好成為吸引外資的「窩心吸引力」。
第二個變數是中國正在積極索求解套美元資產,投資台灣成為一個既是經濟也可以是政治的重要選項。中國外匯存底高達1.9兆美元,其中持有9,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另有超過8,000億美元以上的美元資產。也就是說,中國外匯存底當中,「美元成份」幾占90%,幾乎完全依存於美元地位變化,在2009 年3月下旬美國政府加倍印鈔1.25兆美元(使貨幣供給立即倍增),貶低美元的真實價值(美國人因此對外債務負擔一舉減半),也增高了美元在國際市場地位風險。
這也正是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4月2日G20會前,強力主張用SDR取代美元的原因。
中國當然急於採取各種可行對策來解套,除了調整外匯存底幣別結構之外,就是用對外投資來作為調整的速效方策,適逄台灣兩岸政策轉向,又是台灣內需外貿正受困頓時刻,用投資台灣來轉換外匯資產的結構,確屬必要也頗高明。據智庫環球經濟社的推計,中國資金最可能調度對外投資的額度,約占其外匯存底餘額的5%,也就是約1,000億美元。
這一資金規模,相當於馬政府愛台十二建設的新台幣3.99兆元,也正是克魯曼教授(Paul Krugman)主張「大蕭條危機救市金額規模須不少於GDP三成」的政策假說。
以上兩大變數的交叉衝擊,不但給台灣的投資市場帶來了莫大的實質挹注,也使台灣市場信心與預期心理起了極微妙又激烈的化學作用。這也就是最近兩周國內股市高起的最重要力量,有人估計股價指數上衝9,000點,也有人更樂觀地引據過去兩年石油價格經驗,認為可能突破15,000點。
這種高度樂觀的期待,更得到國內總體經濟、尤其是金融經濟面的支撐。自從海嘯發生以來,貨幣供給M1B的年增率一直持低在2%左右水準,但延伸性貨幣供給 M2的年增率則在最近幾個月跳升到7%以上;金融機構放款年增率低到1%,但近月在證券投資上則大增五、六倍,達到15%以上。這種內外資金的交相衝激,當然愈使國內錢潮洶湧不已了。
然則,我們的社會及主政當局對於這波資金湧進情勢,是否已有良妥準備?似乎還沒有。至少最有長期永續投資經營價值的愛台十二建設事項,尚未完成具體規畫,不能作為消化資金的標的;民間投資新案似亦甚為侷限。如此,股匯市與房地產的波動,就在所難免了。
針對這一可能長期化的資金挺進情勢,主政當局要速謀長遠有效對策才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