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豪華一英哩(The Magnificent Mile)坐落於市區密西根大道,以販賣精品及高級服飾專賣店、豪華飯店與百貨公司林立而聞名,是美國中西部最繁華且最奢侈的一段道路,幾乎所有名牌服飾GUCCI、LV、COACH到低價的H&M、GAP等都在這條街上盤據,從這可嗅出全球服飾業的流行節奏與競爭白熱化態勢。
中越設廠節省成本
全球成衣製造產業在後配額(POST-ATC ERA)時代,同業競爭已逐漸趨向一個自由且更激烈的態勢,所謂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ing)是指WTO各國所簽署的一項協議,主要內容在規範1995?2004這段期間,紡織品或成衣進出口配額管制,因此2005年1月1日協議到期後即稱為後配額時代。
雖然歐美2005年後為了對爆量出口的中國商品進行管制,採行對中國紡織品進行限制,但也將於2007及2008年終止;加上越南已在2006年底加入WTO,且越南不論在基礎設施、原料、人力素質均較鄰近國家為優,這兩個國家的生產優勢使亞洲地區成衣業者轉向設廠的情況預期將更為明顯。
設計到上櫃僅9周
成衣製造業將回歸競爭源頭,即追求成本、效率及利潤的方向已經確立。另一方面,在全球資訊快速傳遞及消費者追求流行下,交貨時間已快速被壓縮,相較於傳統紡織品供應鏈長達46周,目前成衣由設計到上櫃時間縮短至約9周,西班牙大廠ZARA因此全球崛起,供應鏈管理能力決戰成為成衣業最新顯學。
台灣成衣製造大廠幾乎都已將生產基地移往東南亞甚至全球,台灣母公司則以設計、接單為主,這種模式能否持續勝出有幾項觀察重點。
第1,越南及大陸是亞洲各大廠未來擴增產能的重要基地,但歐美設限是否會再度出現,或針對單一種類紡織品或成衣設限,仍有其不確定性。
第2,成衣產業不若電子產業,非以生產高階產品為未來發展訴求,「量」仍是成衣廠獲利成長重要因素。
亟須開拓歐洲客戶
第3,台灣大廠必須積極努力開拓歐洲新客戶,目前台廠主要客戶皆集中美洲,而歐洲市場將是創造另一波高成長的重要動力。
第4,在品牌商大者恆大下,設計能力提升、供應鏈的管理與交貨的效率已是成衣廠維持競爭力唯一內容。
第5,台灣指標大廠近年來積極開創自有品牌,成功與否將是以後長期觀察重點。
目前台灣幾個大廠每年營收仍以10?20%成長,在這個被認為是夕陽工業的領域中,未來高度成長仍可期待,股市投資不該忽視這個群落,它們終將驚人再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