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填上開戶資料讓我為你服務!

 

 

                                                       2007年台股沒有悲觀的理由

 

企業獲利成長,為長線投資趨勢的保護傘,電子、金融、中概將是2007年成長的重心所在,反映獲利成長,台股高點上看8300。

2006年外資買超台股的金額超過3000億元,高居亞洲市場買超第1名,讓市場拉高了對於2007年元月效應的期望值,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過去3年,元月指數都是拉回整理,再往前推5年均呈現上漲,這代表著元月不必然絕對是上漲,普遍而言,上漲機率比較高,平均達5~6成。

3000餘億元外資買盤所為何來?有一部分,看好1季到半年的短期表現,絕大多數還是著眼於中長線的趨勢發展,布局建立持股為主,近期捷普(Jabil)購併綠點(3007)、卡萊爾購併日月光(2311)等大宗的購併案,在在地反映出台股潛在的投資價值。

※台灣為汲取大中華經濟成長的跳板

就趨勢的角度來看,2007年台股沒有悲觀的理由。外資加碼台股立場並未改變過,回顧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體的崛起,讓亞洲各國強烈地感受到邊緣化的危機,而台股表現不佳,本土資金外流,與外資強而有力的買超形成強烈的對比,台灣有語言、文化同質性高的優勢,亦是享受大中華區經濟成長的最好跳板,這也是外資買超台股的原因之一。

只是過去幾年,台灣本土資金的投資信心不足,政治面影響力遠遠凌駕基本面的成長,造成資金持續外流,抵消掉外資買盤正面的驅動力,在北高市長選舉之後,政治面影響力逐漸淡化,市場心態慢慢回歸到基本面的表現上。

元大投顧長期追蹤台股的250家,涵蓋權值80~85%的上市公司,以2007年企業盈餘成長率達26%,略遜於2006年31%的成長,其中又以電子、營建、金融、造紙等族群,獲利表現較佳,航運、水泥呈現衰退的狀況。

從盈餘成長的角度來看,台股為基本面相當健康的市場,尤其大型龍頭企業,愈來愈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對於外資專業投資機構而言,上述的條件相當重要,即使指數上攻到7700點,依然處於低估的狀態,尚未完全反映合理的投資價位,才能夠吸引源源不絕的外資買盤。

※政策若調整 資金外流止血

整體基本面的成長無虞,若要外資機構法人重新評估台股的評等,需要有政策調整新的觸媒產生;畢竟,政府為投資環境的創造者,距離2008年總統大選,仍有1年半的時間,如果政府能夠意識到解決經濟問題的重要性,對兩岸政策方針有所調整,本土資金外流的速度自然會放緩下來,甚至回流的話,再輔以外資的買盤,2007年指數高點可樂觀預期,落在8800點。

惟渣打銀行購併新竹商銀(2807)、卡萊爾購併日月光,外資持股比重超過上限的權值股,陸續下市效應會減損指數表現,而2007年底,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度的實施,對於企業獲利的衝擊,會在2007下半年開始反映,上述的因素,對於指數產生了壓抑的作用,高點的預期略微下修到8300點。

※PC年成長可達12%

以盈餘成長的角度來分析,電子股上游消費性IC設計公司、記憶體模組,下游PC、LED、數位相機零組件、手機零組件,乃至於金融股為獲利成長最大的幾個區塊,PC因Vista換機潮,可望創造12%年成長率,而記憶體模組亦是受惠族群之一,其成長動力還包括了己身的產能擴充、接單成長。

全球低階手機市場成長,到達天花板的極限,2007年手機產業的成長率放緩到10%,這對於國內低階手機組裝廠影響較大,惟手機零組件族群的產品線廣泛,涵蓋了高、中、低各個階層,個別公司成長力道,不受大產業成長趨緩的限制。

※金融股淨值回升

至於金融股方面,打銷呆帳對於盈餘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以韓國經驗為例,其消費金融呆帳問題,最嚴重的時間點落在2002~2004年間,每股淨值、股價的谷底則是在2003年上半年,到了該年度的年中,打銷呆帳成效顯現,韓國金融股開始復甦。

反觀,國內金融股消費金融呆帳的問題,不若韓國來得嚴重,打銷呆帳處理時間縮短,過去1年,以消費金融為主體的銀行,忍痛打銷呆帳,2006年第4季每股淨值來到歷史低點,2007年呆帳包袱減輕,每股淨值可望10%提升,亦象徵著金融股復甦腳步愈來愈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