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這麼說過,如果看書就可以在市場獲利,那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應該是圖書館員。

他的搭檔曼格是這麼說:「我這輩子都這樣說,我認識知識廣博的聰明人當中,沒有一個不是隨時隨地都在看書,一個都沒有。我知道有各式各樣精明能幹的人專注在狹小領域,他們不看書,卻有很好的表現。但是投資是廣大的天地,因此如果你認為自己精通投資,又不隨時隨地的閱讀,你的看法跟我不同-要是你知道巴菲特看多少東西,你一定會大吃一驚,要是你知道我看過多少東西,你一定也會大吃一驚。」

乍看之下,兩個人說的怎麼不大一樣?我想巴菲特只是開玩笑的這麼說。看書的目的並不是證明你看了多少東西,而是要發掘真知灼見。不只要看財經相關,而且也要看歷史、小說、甚至是一些詩。你的床頭還有多少買了沒看的書,還有多少只看不到一半的書?書不是買了心安就好,要仔細看,還要思考。

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嗎?或許是有的,不過實在太少太少了。我也曾經付費上過不少投資相關課程,直到現在,我覺得有價值的課程還是會願意花錢去上,只要課程中有一點是我沒聽過的,能夠啟發我新的思考,哪怕是3、5萬元的課程,我也覺得值得,有時候江湖一點訣,一點就可以打通任督二脈,臨門一腳當然價值不斐。

不是把錢丟到市場裡,糊裡糊塗賠錢你就會投資的,我看過不少人,多的是賠了一輩子都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賠光的,就像我曾在講座上提到的一些問題,錯了十幾年還是沒有進步,而一般人還是持續的被動接受這樣錯誤容易誤解的數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觀念、系統、工具,我認為都是不可或缺的,對一般人來說,你必須把自己的格局拉大到跟法人、主力、大戶的視野,他看什麼,你也跟著看什麼,他用什麼,我們能力所及也跟著用什麼,你才有機會去了解市場上聰明錢在想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