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由於地大物博,地區性的小型銀行仍有其生存利基,但在台灣這個彈丸之地,金融業者為搶業務,殺價不擇手段,逐漸侵蝕小型銀行的生存利基及競爭力。在政府力推金融整併及外商銀陸續買下國內銀行後,小型銀行的經營恐將更為艱辛,如要擺脫被接管,或成為金融地雷的處境,接受整併或出售恐怕是難逃的命運。

    在缺乏金控奧援下,目前一些體質較不健全的小銀行,幾乎都有增資計畫,例如萬泰銀行、寶華銀行、安泰銀行等,均有上百億元的增資計畫,不過,至今多數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這些小型銀行之所以想增資或引進外資,說穿了,還是與大股東希望保住經營權有關。但問題是,經營績效不改善,不僅外資不想來,恐怕連經營權都守不住。這點,可由私募基金進軍韓國金融業的經驗看出。

    美國私募基金新橋資本在一九九八年以四億美金入股南韓第一銀行,取得49%股權,整頓之後,二○○四年年初以十六億美元出售予英國渣打銀行,獲利達三倍;美國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 二○○○年也以四點三億美金,買下南韓韓美銀行36.6%股權,二○○四年花旗銀行以二十七億美元收購韓美銀行所有股權,以持股比例計算,凱雷三年投資下來,也有一點三倍獲利。

    由此可以看出,南韓的問題金融機構在無法改善自身績效,及政府推動整併金融改革、不希望出現金融風暴等情形之下,最後幾乎只能成為任外人宰割的對象,遑論保住經營權。

    這種現象正在台灣上演。看準台灣金融產業剛歷經卡債風暴,投資價值嚴重被低估,國際私募基金紛紛來台尋覓投資標的,目前不少金融業的增資案,也鎖定私募基金為對象,希望引進救命活水。但是,私募基金投資者身為財務性投資人,對於個案的投資並非由長期著眼,因此,最終的解藥,還是得靠銀行自身努力。

    以萬泰銀而言,當初萬泰銀引進奇異融資資金,但奇異僅出資二十七億元參與現金增資,而萬泰銀四年還得付給奇異八千多萬美元的顧問費,奇異等於只是耍一耍財務槓桿,便輕鬆入股萬泰銀,而萬泰銀還是無法擺脫經營惡化的命運。

    一位資深銀行界人士表示,以現在大環境來說,銀行大者恆大的趨勢已無可避免,政策上又希望推動整併,未來小型銀行若沒有創造出自身利基,還是難逃被整併或出售之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