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股價/每股獲利
 每股獲利是以上市公司未來一年的稅後每股盈餘當分母,股價當分子,其所得出的商就是該股的本益比。例如假設台泥股價現在是20元,今年台泥每股可以賺2元,那麼台泥現在的本益比是20/2=10 。

本益比的使用原則
一般而言,在台灣股市,本益比低於15的股票,就可以納入逢低買進的標的之一,如果本益比低於10,長期投資,必有厚利可期,當本益比高於30,就不必急於追高,本益比高於40基本上股票就算貴了。

本益比的使用技巧
景氣循環股的本益比
 景氣循環股始終是在景氣還未到高峰之前,股價就先到頂,景氣未到谷底之前,股價就先落底。以塑膠股為例,當股價跌到歷史低檔區的時候,由於總市值已接近該公司的實際價值,包括公司大股東及有識之士均開始進場逢低買進,但此時由於產品價格持續滑落,公司獲利微薄,每股盈餘可能只有0.5元左右,但和每股20~30元的股價相比,本益比達40~60倍, 當產品售價因供不應求而飆漲時,每股盈餘動輒七,八元,但股價漲到100元以上,大股東因為知道這種熱絡的市況只是短暫的,一旦新的產能投產,售價就會回跌,所以開始逢高調節,股價也就開始進入頭部區,此時本益比不過十一,二倍, 所以,投資景氣循環股,切忌在景氣高峰期因本益比低而搶進股票,也不要在景氣谷底期因本益比過高而放棄長期投資的機會。


應從未來的角度來看本益比
 本益比的高低,和每股盈餘息息相關,但股價是反映未來的營運狀況,所以在估算本益比時,所應用的每股盈餘也應該是未來的每股盈餘,一般而言,都是使用未來十二個月的每股盈餘,否則,當未來獲利狀況出現較大變化的時候,如果還以過時的每股盈餘去估算本益比,並且以此作為衡量股價高低的標準,則往往會套在最高點,殺在最低點。


每股獲利要分清楚是來自業內或業外
 本益比看的是未來,因此只會關心屬於恆常性質的獲利。而公司的獲利來源除了靠本業之外,有時出售一筆土地或股票,也可以有不少的業外收益進帳。雖然不管業內或業外,都是獲利,每股盈餘都會增加,可是如果每股盈餘都來自業內,除非景氣出現重大變化,否則每年都還是有這麼多的獲利可以入帳,可是土地,股票一賣就是別人的了,這種獲利不是長期穩定的獲利, 在實際的投資行為上,估算本益比時,應把非恆常的業外的部份扣除,只算業內的獲利。例如A公司,每股盈餘六元,本業二元,業外四元,假設股價六十元,如果不計較獲利內容,本益比只有十倍,非常具有投資價值,可是如果從投資的角度,該股的本益比為(60-4)/2=28,已經偏高了,根本不值得投資。


給成長股較高的本益比
 不同產業所享有的本益比不同,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公司,其合理的本益比也將較高。例如通訊產業的本益比將高於食品業。而公司未來幾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作為合理本益比的參考值。成長股的好處在於持有愈久,成本愈低,因為成長股有這樣的好處,投資者願意以比其他股票更高的本益比來買進,所以,成長股的合理本益比總比其他股票高一些。未來成長的幅度很高的,本益比可以高一點,成長幅度比較低的,本益比就不能太高。例如A,B兩家不同的公司,同樣在90元買進,如果前者每年成長率五成,後者成長率為二成,一年後,前者的持股成本變成60元,後者變成75元,再一年後,前者持股成本變成40元,後者變成62.5元,兩者的差距愈來愈大。所以,成長性愈高的,可以用比較高的代價來持有。


注意利率和本比益比的互動關係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股價則是投資1股所需要的成本(購買成本),而每股獲利意思是投資1股所得到的獲利,因此本益比就是投資該股票1股的成本與獲利的比值,即為報酬率的倒數。因此本益比與利率均存在著報酬率的概念,而利率則是其最基本的機會成本。
 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合理本益比的區間,當利率水準高時,例如一年定期定存利率為10%時,代表如果你有10元,存一年,可以拿到1元的利息收入,此時如果你不存定存,把錢拿來買股票,你當然希望投資報酬率比定存好,假如股價都沒動,公司如果賺1元,你只有用十元買進股票,投資報酬率才會跟定存一樣,公司如果賺2元,合理的投資股價是20元,反推回去,本益比正好是10倍,亦即如果定存利率是10%,合理的本益比一定要低於10倍才具長期投資價值。如果利率走低,例如走低到8%,合理的本益比就可提高到100/8=12.5倍了,如果利率低到5%,合理的本益比就可提高到100/5=20倍了,也就是說,只要本益比低於二十倍,投資報酬率都比定存好。這就是為什麼每次只要利率有調高的趨勢,美國股市就會大跌個一百多點的主要原因了。甚至有的投資專家認為利率是決定股市多空走勢的最關鍵因素。


請注意股市整體本益比
 在過往的時日裡,國內股市的整體本益比約在二十倍到三十五倍中間波動,只有在中共文攻武嚇的時候,才一度跌破二十倍,因此,這樣的經驗值,也應該可以作為長線多空的參考依據。



--------------------------------------------------------------------------------



一家公司的營運績效好壞,首先表現在營收項目。當營收持續成長時,則表示公司的規模處於擴張期,投資這種公司通常會較具獲利潛力。留意營收創新高的公司以及成長幅度是尋找好投資標的的重要方法。
 另一方面,每股營收代表單位資本所能作到的生意。因此有較高的每股營收,通常表示能有規模經濟,因此也較有機會擁有較好的每股獲利。 每股營收的意思就是每一元股本作多少生意,收進來多少錢。數學公式是全年營業收入/流通股數。這個數字是衡量一家公司最基本,但也最重要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可以看出個股獲利的潛在爆發力。舉個例子,如果有個行業,有甲,乙兩家公司,兩者每年業績都一樣,都作了十億元的生意,可是甲公司股本五億,乙公司股本十億,如果景氣不好,獲利率只有一%,甲公司的每股盈餘就是10*1%/5*10=0.2,乙公司的每股股盈餘則是10*1%/10*10=0.1,假設這行業景氣大好,價格大漲,兩家營收都成長為20億元,獲利率則提升為20%,則甲公司每股盈餘跳升為20*20%/5*10=8,每股盈餘增加了近八元,可是乙公司每股盈餘則只增加到四元,只增加了加近四元,每股八元,股價可能有二百元的身價,每股四元,股價可能只有一百元。

 其次,從每股營收的歷史軌跡可看出一家公司老化的速度,如果一家公司每年的每股營收數字仍愈來愈多,表示這家公司業績成長的速度比股本累積的速度快,這種公司還處在成長期,如果一家公司每年的每股營收愈來愈少,表示這家公司股本愈來愈大,可是業績根本跟不上來,如果下滑的速度很快,且絕對值已掉到十以下,那代表這家公司垂垂老矣。

 至於每股營收到底多高才算好公司?多低才算爛公司,其實是因行業別而異,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例如資本密集的公司,如台積電,雖然每股營收十幾元,可是營業利益率高達五十%,每股獲利還是超過五,六元,有的行業因為利潤微薄,即然薄利,最好能夠多銷,每股營收就必須高一點,例如某個行業,如果淨利只有三%,那如果每股營收只有十元,那每股淨利就只有0.3元,如果每股獲利要超過三元,那每股營收就必須超過100元,也就是一元股本就得作十元生意。所以要看一家公司每股營收到底夠不夠高,最好的方法就是比較同業,如果同業一元股本可以作五元生意,而這家公司一元股本只可以作三元生意,除非他比同業利潤高,否則獲利能力一定比同業差。每股營收這個數字,只是營業收入除以股本,股本及營收都很容易取得,可是其所代表的意義,在選股時,卻是一個很有用的標的,特別是當整個產業景氣揚升時,當你在同一個產業中挑選個股時,每股營收是一個蠻有用的衡量標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