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重化、重鋼等高耗能產業,百年來創造全球的經濟成長,但也使得全球氣候變遷、天災不斷。在迎接新世紀的來臨,如何擺脫對石油的依賴,降低排碳及控制氣候暖化,各國對新能源政策無不積極探討,其中對油電汽車、電動汽車更是大力推動。然而,面對國內立法牛步化,配套措施不完善,試問政府的新能源政策真的準備好了嗎?

立法院上周初審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未來五年內新購油汽混合或油電混合車貨物稅減半、電動汽車貨物稅全免,若加上環保署的補助,預計可為車主在新購上述車款時可省下五萬元。這看似利多,但還是充滿諸多變數的政策,可能還是會重蹈十多年前政府所推動的「油氣(LPG)雙燃料車推廣計畫」,讓此一政策蒙上一層失敗的陰影。

為避免對石油的過度依賴,以及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環保署早在十多年前即鼓勵油汽雙燃料車的發展,並祭出多項優惠來鼓勵車主購買或改裝,但十多年都過了,成效在那裡呢?單單以LPG加氣站來說,至今全國僅有三十二處,北部十九處、中部三處、南部十處,試想,民眾購買或改裝後,車輛加氣不方便,甚至無處可加氣,最後還是要依賴加油,結果會有誰要去購買或改裝,使得這種政策要成功還真是難。

節能減碳已是全球的趨勢,許多政策都需要與時間賽跑,無論是油汽混合、油電混合或電動汽車的發展,都需有一套完備的配套措施,才能使政策在最短時間內見到成果。過去何以油汽雙燃料車推廣計畫會失敗,肇因就在「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裡,也就是要先發展油汽雙燃料車,還是要廣設加氣站的二派論調上,最後事實證明,二者應是同步發展的,這也使得經濟部在去年決定在二○一二年前全台加氣站要增加至一百五十處的原因。

如今,面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更是棘手,除了價格之外,加電站更是一個問題。電動汽車不似加油站、不似加氣站,在短短幾分鐘內即可完成加油或加氣,以目前的推估,充飽電動汽車的電池約需二個鐘頭,因此若要普及,絕非是面積需求很大的加電站,而是電池交換站,換句話說,政府應思考電動汽車與電池二項拆開的補助,讓電池租賃業同時也有發展的空間,例如英國就祭出年繳五千元新台幣即可免費充電充到飽的優惠政策。

政策除了應有前瞻性外,如何有效落實更是迫切。事實上,國內裕隆汽車公司今年已成功開發完成電動汽車,年底將率先在大陸上市,第一批就有一百二十輛,大陸當局補助購車者每輛新台幣三十萬元。反觀台灣政府呢?誠如裕隆總裁嚴凱泰所言,國產電動汽車都已達到量產階段,但國內的加電站在那?換言之,當產業都準備好的時候,政府的法令及配套措施還要讓業者等多久。

前陣子引發爭議的開徵能源稅的問題,並不是民眾抗拒高油價的來臨,而是政府在新能源政策讓人民有什麼樣的選擇。若政府現在就開始規劃執行,視電動車為未來的新能源政策的主流,並配合產業的需求,縱使十年之後,因能源稅的開徵而導致汽油價格攀升至每公升近六十元,相信人民也是會支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