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長羅奇接受麥肯錫季報專訪時指出,中國大陸長久以來過度重視出口與政府投資,卻輕忽建立所需的社會經濟體制,以鼓勵國內消費。他強調,釋放大陸民眾消費力是北京政府的當務之急。
根據麥肯錫的資料顯示,私人消費目前占大陸GDP約36%比重。該數值為美國消費比重的一半,也只有歐洲的三分之二。在大陸躋身於世界經濟舞台之際,民間消費卻遠不如歐美國家,羅奇解釋其實有其背景因素。
他指出,鄧小平在70年代後期,決心推動改革與開放大陸經濟之際,當時的大陸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如何能在最短期間讓搖搖欲墜的經濟回穩,投資/出口模式便成大陸當局為該困境找到的應急之道。
此外當大陸開始推動以出口/投資為導向的成長模式時,剛好也是各國擁抱全球化、拆除貿易壁壘,與全球貿易激增、並逐漸占全球GDP重要比重的時機。
因此大陸推動該模式不只是以自身的成長為目的,同時也受貿易全球化與為了增加在全球貿易比重以強化經濟開放的誘因所致。
不過長久以來密切追蹤全球經濟與大陸經濟政策與發展的羅奇也警告,過度重視出口與政府為導向投資,卻忽略內部私人消費與社會安全網,在未來恐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羅奇以他對大陸的觀察與了解,指出如果當局能認知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北京政府解決問題的承諾與決心來看,他認為在未來5年要把消費比重提高至占GDP50%的比重,是「實際的目標」。
他強調,如果當局能在社會安全、退休年金與國家醫療保護上能有更積極的行動與措施,中國在5年內調高消費比重14個百分點,並非是不可能的任務。
被視為是摩根士丹利在亞洲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羅奇也談到提振大陸消費的主要障礙,是如何說服龐大的中國勞工與家庭打開荷包進行消費。
他解釋這些勞工在國營企業改革下,已經失去從「搖籃到墳墓」的支持。在沒有鐵飯碗的安全網壟罩,要說服他們降低過度的儲蓄習慣是一大難題。
儘管有人辯稱這是亞洲的文化,但羅奇卻不以為然,認為只要大陸當局有心設立安全網讓這些家庭能放心消費,如此過度儲蓄的動機就能改變。
曾在金融時報撰文,警告大陸雖然成功回復短期經濟成長,但在長期卻也可能引發「經濟失衡」的羅奇,在接受麥肯錫專訪時依然沒有改變他的看法。
羅奇指出,在2008年底到2009年這段期間,大陸內部情勢的確比官方公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年率數據更為惡化。
他表示,如果以西方國家常用的季率為基礎,大陸GDP成長在去年底幾乎趨近於零。
大陸為持續推動高速成長,推出龐大的4兆人民幣振興方案,與開放銀行放款源頭來活絡經濟成長,但最終只對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刺激而已。固定資產投資在去年底占GDP約40%比重,如今很可能升高至超過45%。這樣高比重是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主要經濟國家前所未見的數值。
雖然羅奇堅信,大陸擁有成為全球成長主要引擎的潛力;但他也指出,預期大陸在經濟危機過後,立即躍升為該角色,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他表示大陸要在經濟平衡與規模上,能取代目前最具動能與強勁消費力的美國,最快要3年,但比較可能是5到10年的時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