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銀行界32年,這一次的金融海嘯,是我第一次感受快到來不及感受、不敢相信的事都發生了。雷曼一倒就開始引發全球一連串「信用」、「信心」問題。雷曼一倒,引發全球金融嚴重危機:
第一、全球性金融危機持續蔓延,擴散,已開發國家、新興經濟體無一倖免。
第二、金融產業信心鏈崩解。雷曼兄弟倒閉,導致全球投資人對金融產品、發行機構、保證機構等皆無信心,而信心的瓦解對金融業影響很深。
第三、金融業為符合34號公報認列資產減損,財務強度加速弱化,防備能力減弱,貸款能力大幅下滑。
第四、上市櫃公司股價跌破面值者高達48.24%,跌破淨值者占71.79%,公司債市場、現增皆處停滯,企業已無法自發行市場取得資金。
第五、上市櫃公司2009年約有金融債1,295億元、公司債1,419億元、CB/ECB有544億元,合計3,258億元到時期滿,其中高達1,107億元集中在明年第一季。若銀行無力支援或保證續發,初級與次級市場均將停滯,後果堪憂。
第六、由於銀行大幅提列資產減損,銀行的財務強度將下降,信評機構展望偏負向,資本適足率下降,明年會有很多本國銀行面臨流動性、無貸放能力的窘境。
信心的最後支柱,無疑就是國家信用,我們不再迷信於資本市場自由機制,因現在市場要恢復靠地就是「國家信用」。
政院挺銀行 留強汰弱強化競爭力
政院三挺政策,認為挺住銀行一環,其他二環自然舒緩。行政院在今年11月提出「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三挺政策,我認為挺銀行就好,其他就依市場自然機制,認為台灣就是要整合,現在正是黃金時間整合時期,讓銀行有貸放能力、貸放意願。
為何要挺銀行?主要為協助銀行業具貸放能力與貸放意願。但要扶植體質好且競爭力強的銀行,未來兩岸銀行開放,台灣銀行業得和大陸的銀行競爭,扶植好且強的銀行才有意義。政府挺銀行不是救濟,是藉此留強汰弱,推動銀行業整併,尤其明年經濟走衰、兩岸銀行開放,是推動銀行整併最佳時機。政府只要挺銀行,銀行自然就會去挺有能力的企業,台灣任何一個產業都需留強汰弱,提高競爭力,所以三挺政策應回歸市場,讓強併弱、大併小,也只有產業走向提高競爭力,才能提高銀行貸放意願,政府也需提升銀行貸放能力。
政府挺銀行可做二件事,第一、篩選財務強度與資產品質良好的銀行,准予發行300億至1000億的次順位債券,由國發基金買入,做為併購的種子銀行,發行銀行的財務可受國發基金指派的會計師監督。第二、增資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2千億元,提高保證能量至2兆元,保證成數提高至90%,若呆帳一個月內理賠,則銀行業的紓困意願、貸款意願與貸款能力將大幅提高,銀行更願意挺企業,企業挺住,勞工自然有保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