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如同自由落體,台股難逃地心引力,連「電子一哥」鴻海今年以來股價都告腰斬,應聲跌破100元,創下七年來首見。究竟台股的未來何去何從?

美國政府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過關,卻擋不住經濟景氣倒退嚕的疑慮,台股5,530點防線失守,指標股鴻海更跌破100元關卡,為2001年9月以來首度從「百元俱樂部」中除名。不少投資人紛紛詢問,股價兩位數的鴻海到底可不可以買?

以歷史資料來看,鴻海第四季受蘋果3G iphone手機出貨降溫影響,今年營收要達到年成長三成的希望恐怕會落空。不過,即使以外資下修後的每股獲利數字來看,鴻海今、明年每股獲利約分別為9.01元、9.91元,換算目前本益比僅10倍、11倍,相較於鴻海過去動輒15、20倍的本益比,目前股價的確委屈。

行情好的時候,鴻海的龍頭地位可以享有較高本益比,但隨市場進入空頭,特權消失,目前鴻海不振的股價,其實剛好投射出台股的困境,也形成「比價效應」。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鴻海成為外資提款機,僅短短一個半月,外資累積已出脫鴻海超過20萬張,持股比重降到五成以下。外資賣超不止,不但造成鴻海股價下探,也是台股不斷破底的主因。

這波美國金融危機蔓延,迫使外資從世界各地抽調資金回國救火;加上投資人信心潰堤,引爆基金贖回潮,龐大國際熱錢從投資市場上撤出,台股難以獨善其身。所以未來台股能否有效止跌,鴻海股價和外資動態都是重要觀察指標。

鴻海今年集團合併營收將挑戰2兆元,代工產品項目橫跨電腦、手機、網通產品、數位相機、消費性電子等,等於是全球電子業的縮影。

這波全球投資市場的快速墜落,不論個人或企業荷包都大幅縮水,尤其位處震央的美、歐地區,剛好是全球科技產品的主力市場,民眾消費緊縮、企業資本支出縮減,難免對鴻海及台灣科技廠商的營運基本面造成負面衝擊。

不過投資人也不必過度擔心,相較於雷曼兄弟、美林等金融公司賣的商品是虛幻的數字和服務,容易發生泡沫;台灣以鴻海為代表的製造業,都是紮紮實實的生產出產品。

景氣不好,消費緊縮,產品銷售難免受到影響;但是像電腦、網路、手機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基本的市場需求依舊存在,不會消失。如同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所說:「雖然短期景氣波動,但明天太陽還是會出來,台灣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大家實在不必過度擔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