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五哥八月營收有機會大放異彩!龍頭廠鴻海七月營收已站上歷史新高,八月將首度上看千億元;由於筆記型電腦需求依舊強勁,仁寶確定可站上歷史新高;廣達、宏碁兩大廠八月業績都有機會衝上今年營收高點。
返校潮及VISTA效應,使電子業旺季提前展開,年底數項3C產品重頭戲,包括iPhone、Wii及新版微軟VISTA所帶動的PC及NB產品,未來iTV及其他消費性商品,預估都是電子五哥爭食商機。
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表示,全球NB需求依舊強勁,預估第三季NB出貨量將較第二季成長二三%,令人擔憂的次級房貸影響美國消費力道,從目前看來,尚未有任何訂單受此影響。
鴻海受惠iPhone訂單大幅湧入,生產線滿載,七月非合併單月營收達九六五.五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三九.五三%,改寫歷史新高,八月單月營收挑戰千億元大關,由於返校潮九月展開,法人預估,鴻海營收將可一路衝高至十一月。
二哥華碩七月合併營收四五九億元,僅較六月成長六.二%,不過八月起,華碩將可展現旺季應有的水準,逐月攀高。華碩整體MB產業在七月訂單完成率低於一○○%,甚至部分訂單遞延至八月,預期八月出貨可望向上成長一○至一三%。至於NB零組件缺貨的問題,八月中旬已獲得解決。
廣達電腦因蘋果Macbook自六月起出貨,預估第三季NB出貨可達七二○萬台。法人預估,廣達在戴爾消費型NB需求強勁帶動,八月出貨量有機會突破三百萬台,有助八月營收挑戰新高。
仁寶七月NB出貨二百萬台創歷史新高,八月預估也有此水準,甚至較七月微幅增加;此外,仁寶八月空機比重已較七月下滑,平均價格略為提升,仁寶即認為,八月出貨、營收均較有機會小幅超出七月表現、再創歷史新高。至於宏碁,因今年起不將合併營收列入計算,難窺業績全貌,但法人預估,八月業績亦是創今年新高。
廣達(2382)第二季淨利四十二億元大幅超出外資預期,高盛、德意志證券昨(二)日連袂調升目標價,分別達到六二元及七○元,預料今(三)日應可吸引短線資金的青睞。
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指出,廣達第二季淨利四十二億元,有五億元來自於匯兌收益,但不可否認的是,零組件缺貨問題對廣達影響並不大,畢竟廣達是一線廠商,本來就有較大的議價能力。
德意志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高光正指出,由梁次震所率領的新管理團隊在成本控管上的績效已逐步浮現,因此,將明年營業利率預估值上調○.四四個百分點、達三%,並將明年每股獲利預估值向上調升一九%、達四.七元。
其實,若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指出,全球兩大PC龍頭戴爾、惠普毛利率趨勢向上,此消息對台灣供應商相當有利,在第二季財報中都可看到。
除高光正與金文衡分別將廣達目標價調升至七○與六二元外,港商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曾雅蘭也收起「賣出」廣達的投資建議、略微調升至「中立」,主要還是對廣達保守看待第四季需求的營運展望有關。
但仍有不少外資迄今仍不願積極喊進廣達,誠如金文衡所擔心,廣達日前雖搶下不少訂單、雖能繼續保有「代工一哥」寶座,但對獲利所造成的壓力仍不容小覷。
金文衡對第三季筆記型電腦出貨仍是信心滿滿,將第三季與第四季筆記型電腦出貨成長率預估值,分別從二○%與九%調整為二三%與五%,其中第四季成長率變化,主要是因為部分訂單已提前在第三季出貨。
金文衡認為,今年筆記型電腦的強勁出貨成長力道可望延續到明年,理由主要有兩項:一是與桌上型電腦市佔率彼消我長所致,二是Vista效應所帶動的企業換機潮將正式展開。至於NB零組件缺貨問題,金文衡認為,缺貨情況與解決時間隨著各零組件不同,但整體而言,最晚十月初就可解決,最快九月中就會有眉目。
四年前宏碁將代工事業分割、成立緯創以來,緯創營運成長幅度成為國內NB代工廠之最,上週股價更超越宏碁,承接宏碁包袱與凋零代工業務的緯創董事長林憲銘,可以說在裡子(營運)與面子(股價),都大大出了一口氣。
反而是過去三年營運順遂的宏碁,為了讓宏碁有更大的成長動力,宣布高價併購美國第四大PC品牌捷威,惹得外界一片不看好聲,逼使董事長王振堂只能喊出「合併不成功就下台」來強化外界的信心,另外,七年前聲勢最旺的明基董事長李焜耀,隨著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創下台灣電子業史上最大併購虧損,為了力挽狂瀾,明基也走上分家一路,李焜耀如何在谷底反敗為勝,眾人拭目以待。
苦守寒窯 林憲銘帶大緯創
與宏碁相對順遂的成長過程相比,林憲銘領軍的緯創從宏碁獨立初期,當時最大客戶宏碁在總經理王振堂主導下,積極引進廣達、仁寶、鴻海等NB與桌上型電腦代工夥伴,分食不少緯創的訂單,加上龐大的「祖產」(轉投資事業股票)幾乎全數留在宏碁,品牌、代工分家帶給緯創的,只有台灣、大陸與菲律賓等各地績效不一的工廠,這也成為緯創成立初期最大的包袱,讓緯創獨立前幾年,忙著大舉打消閒置產能、也沒有祖產可賣來彌補獲利。
失去宏碁庇蔭的緯創,不僅背負著宏碁包袱、業績直落谷底,有苦說不出,林憲銘運氣背到一度因為與媒體閒聊「電子十哥」被報導出來,而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暗諷,林憲銘的悶,外界都看在眼中。
不過,緯創最近兩年重新得到客戶的喜愛,不僅站穩前三大NB代工的位置,成長狀況成為國內NB代工業界之冠,獲利表現也開始起飛,終於贏回市場的認同。
緯創內部形容,在宏碁創立初期,林憲銘原本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分別主管個人電腦事業群與電腦系統事業群,施崇棠離開後,林憲銘一人同時主管這兩個部門,被外界視為施振榮大弟子,不過卻在分家之後,被指派接手業務凋零的代工業務,但林憲銘以正面思考接掌代工一事,不斷物色好手加入緯創,而林憲銘本人則常常一天在新竹、台北連趕超過三場會議,都沒有喊過累,緯創有今天的局面,最欣慰的人應該也是林憲銘。
大膽併購 王振堂背水一戰
相對於緯創聲勢持續看漲,宏碁今年的走勢似乎沒那麼順。三、四年前成功導入廣達、仁寶、鴻海等ODM合作夥伴,讓宏碁的產品力與成本競爭力與全球一線大廠平起平坐的王振堂,在今年面臨震撼教育,今年第一季宏碁曾經一度超越聯想、拿下世界第三大PC品牌的位置,不過隨著聯想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告捷,宏碁在第二季又被擠回第四名,王振堂因此改變過去保守寄望公司有機成長的方式,開始規劃併購來加速成長。
只是,市場還沒有從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的慘痛經驗完全恢復,宏碁決定以七.一億美元來收購美國第四大PC品牌捷威,被市場認為是價格過高,甚至分析師以「宏碁浪費自己的子彈」來形容這場交易,宏碁股價因此大跌、被緯創超越。
面對外界的質疑,以辦喜事心情召開記者會的王振堂本人也是相當意外,因此也一改過去少說多做的習慣,對媒體、法人都加以說明,宏碁合併捷威的合理性,並鄭重宣示「如果合併不成功,就要下台」,至於王振堂能否破除ABW(宏碁、明基、緯創的英文開頭縮寫)舉凡海外併購就失敗、大賠的魔咒,大家都在看。
七年前宏碁、明基、緯創展開各自發展的道路時,明基不僅營收與獲利持續高速成長,推出自有品牌BenQ更氣勢如虹,在二○○二年一度逼得宏碁董事長王振堂親上火線、要求通路商在acer、BenQ兩個品牌間選邊站,而明基集團下的面板廠達碁合併聯友、成為全球前三大面板廠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可說是站在事業高峰。
西門子後 李焜耀沉潛至今
然而,經過七年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歲月後,王振堂、林憲銘已各自爬上山頭,李焜耀卻成為ABW三兄弟中,唯一必須重新從山腰重新爬坡的人。
明基成立自有品牌BenQ以來,李焜耀一直堅信品牌與代工的發展可以併行不悖,從品牌的角度來看,歐洲、大陸等地的知名度與營收的確快速成長,不過經營品牌本來就不是在短時間內見到回收的事業,BenQ在美國市場甚至因銷售不佳導致庫存過高,加上積極發展品牌後,代工客戶快速流失,明基本業終於在二○○五年第二季出現首度虧損。
在職業生涯已經豪賭多次、次次都贏得漂亮的李焜耀,看好手機是人手一支的必備消費性電子產品,成功的手機品牌必能成就BenQ,因此在二○○五年中宣布合併平均每天都能虧掉一億元的西門子手機部門,但在人才數量與質量都不足、口袋也太淺的情況下,忍痛在二○○六年九月宣布合併案失敗,為了專注發展品牌、代工各自的強項,過去七年來一直堅守品牌、代工合一的明基,也在去年九月宣布分家。
品牌、代工分家後,公司內外均期許佳世達(代工)能重演七年前最倒楣的緯創的翻身成功歷史、成為緯創第二,當年最不幸的緯創,成為佳世達急欲模仿的目標,說來也帶給外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感慨。
即使整個明基友達集團上下,都一心希望佳世達能成為李焜耀重返榮耀的契機,但是,老天爺給李焜耀的試煉似乎仍未結束,今年李焜耀因涉嫌內線交易遭到檢方起訴,現在仍在開庭審理階段,李焜耀將如何浴火重生,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