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與Google創造科技新浪潮

    蘋果和Google這兩個在音樂與搜尋引擎的霸主,最近不約而同在手機領域展開對決。 蘋果的iPhone 3G與第一支採用Google作業系統的手機G1,各自運用不同方式改變人們對手機上網的想像,手機的未來發展,將變得更加精采可期。

    在今年以前,創造iPod音樂奇蹟的蘋果,和以網路搜尋引擎起家的Google,在各自的領域不斷創新,擁有過半的市占率,兩大龍頭的發展途徑,宛如兩條平行線。這段彼此各自發展毫不相關的情形,最近被打破,七月蘋果的iPhone 3G上市,在全球引爆搶購熱潮;緊接著九月,首支採用Google手機作業平台Android、宏達電子製造、手機營運商T-Mobile推出的智慧型手機G1在美國上市,幾乎吸引了所有財經與科技媒體的報導。蘋果與Google的首度對決,正式在手機領域展開。兩大堪稱是「手機新生」的科技霸主,一出手,從此徹底改變手機產業的遊戲規則。

    「蘋果與Google,是手機產業模式最大的改變者,」美國《商業週刊》指出。因為擁有三十五億用戶的手機、十五億用戶的網路,原本在這最大兩塊科技應用領域的障礙,在蘋果與Google加入手機產業後,已經被打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則指出:「手機上網(Mobile Internet)是下一波科技大成長的主流。」網路從原本受限於桌前的PC,進一步延伸到手機與移動過程中。

    「蘋果的目標,是要領先所有人三步,在手機上網領域,蘋果仍領先兩步,」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穆斯特(Gene Munster)形容,因為蘋果改變了人們使用手機的方式。從七月AT&T在美國推出綁門號的iPhone 3G手機之後,iPhone 3G陸續以此模式在全球與當地營運商合作上市,引發搶購熱潮。根據Piper Jaffray預估,iPhone 3G今年與明年的銷售,分別為一千三百萬支、四千五百萬支,而iPhone 3G與各國手機營運商綁門號的方式,也為營運商創造出更多新用戶。根據市調機構NPD統計,今年第二季(六至八月),iPhone 3G是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中最暢銷的機型,市占率達二四%,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從其他營運商轉至AT&T。

    手機軟體成蘋果營收新來源

    在iPhone 3G酷炫的設計背後,藏著蘋果改變手機產業的企圖心。除了手機之外,蘋果另外成立「應用程式網站」(App Store),專門針對iPhone 3G的使用者,與各種手機應用程式的開發廠商合作,如同iPod結合iTunes的模式,讓使用者可以免費或付費下載不同的遊戲、工具、應用程式到自己的iPhone 3G。這套模式成功地將網路內容與服務延伸至手機上,隨著手機熱賣而獲得成功,目前應用程式網站每天可創造一百萬美元的營收,Piper Jaffray預估明年整體營收可達十二億美元。

    「蘋果已經引發最新一波的矽谷掏金熱,」《商業週刊》形容。蘋果搭造起的網路平台,創造出各種手機應用程式的新營收來源,每筆付費下載,蘋果收三成,另外七成則由程式開發商獲得。此外,開發的應用程式中,多數與使用網路服務有關,讓使用者花更多時間在手機上網,營運商因此可收取更多連線費用,並且吸引更多獨立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加入。目前開站僅四個多月的應用程式網站,就已經有超過四千種應用程式供人下載;相形之下,手機龍頭諾基亞旗下的手機作業系統Symbian,經過十年努力,目前累積不到一萬種應用程式,蘋果成功地打造出新的手機產業模式。

    在各式針對iPhone 3G開發軟體的廠商中,IBM的加入最受矚目。九月底,IBM宣布將提供旗下的email程式Notes,免費在蘋果的應用程式網站下載,服務原本就使用Notes的企業用戶。除了email之外,也可在手機上閱讀行事曆與通訊錄。與各種小型軟體開發商相比,藍色巨人IBM的動向更具指標性,目前Notes在全球擁有約一.四億名用戶,全球百大企業中,有半數以上的內部email系統是採用Notes。

    Google開放手機作業平台

    繼蘋果之後,Google是另一個投入手機產業的「超級新人」。由宏達電子製造、搭配T-Mobile的智慧型手機G1,是第一支採用Google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Google Phone。和蘋果切入手機模式的最大差異在於,Google免費開放Android的程式碼,任何手機製造商、營運商、軟體開發商,甚至個人使用者,都可以不用透過Google的認證或審核,自行在手機上開發各種應用與功能。

    「蘋果的手機是美女、Google的手機是智者,」《時代》雜誌形容。 G1沒有iPhone 3G讓人驚艷的外觀設計,而且更厚、更重、螢幕也更小,主要鎖定重視手機功能性的消費者。在G1上,可以登錄Google帳號,使用Google如網路瀏覽器、搜尋、Gmail、行事曆、地圖、YouTube等網路服務,另外還可同時執行兩個以上的應用程式,在功能與使用上,G1更像一台迷你筆記型電腦。對Google來說,則是希望藉著Android的推廣,將成功的網路搜尋與關鍵字廣告模式,從PC延伸到手機上,創造更多的網路廣告營收。

    「Android是給手機製造者、iPhone是給手機使用者,」《紐約時報》比較兩者不同模式。由於Google程式碼開放給手機廠商免費取得,每支手機可因此省下二到十美元的軟體費用;對手機廠商來說,也因為開放式的作業系統,能獲得更多自由。Google在八月底也宣布,將針對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成立應用程式下載網站Android Marketplace。

    《紐約時報》推測,因為蘋果應用程式網站上的應用程式,必須經過蘋果同意才能放上去,那些在蘋果網站上受挫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將倒向Google。研究機構Yankee Group分析師霍維(Carl Howe)則指出:「從開發商角度來看,Android的開放性,讓它成為一個發展方向穩定且持續的平台。」相形之下,iPhone則是完全由蘋果主導的封閉平台,發展方向外界很難掌握,「但現階段和蘋果合作,是將程式變現金最快的方式。」根據《商業週刊》報導,摩托羅拉預計明年第二季,就會有採用Android平台的新手機上市,將把Facebook、MySpace兩大社群網站的功能延伸至手機上。《經濟學人》的報導則指出,韓國的三星、LG,將會是下一波推出Google手機的廠商。

    打破手機營運商的主導權

    「蘋果與Google加入手機產業,打破過往手機營運商的主導權,」《商業週刊》指出,手機使用者不用再像過往,得要透過營運商,現在可以透過手機軟硬體廠商,更容易下載、設定自己所需要的服務、內容與軟體。

    和PC、網路的發展相比,手機的發展缺乏全球共通的產業標準。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各自擁有不同的模式與規格,各地區的手機營運商因為在地優勢、封閉系統,擁有絕對主導權,手機軟硬體廠商在不同國家市場,往往要針對不同的營運商系統做產品調整。如今,iPhone 3G是由蘋果主導、各地區營運商配合,Android開放式平台,則讓手機製造商在統一的規格下,將心力與資源集中在開發新手機與各種應用上。

    手機上網是美國在手機領域上,首度有機會取得領先,並讓創新能量重回矽谷。根據專業顧問Chetan Sharma的統計,今年第二季美國的手機數據(Data)傳輸比去年大幅成長四成,達到八十二億美元,占整體無線服務市場的比重則從去年的一七%提高到二一%,手機上網在美國成長十分強勁。

    《商業週刊》指出,同樣來自矽谷的蘋果與Google,在各自打造出的手機上網模式中,中心角色是手機製造與軟體開發廠商,矽谷則在這兩大創新源頭帶動下,逐漸在手機上網的創新上,聚集出更強大的能量。例如根據《商業週刊》報導指出,日本營運商NTT DoCoMo及其他亞洲的手機營運商,正積極在矽谷尋找手機內容與軟體的新創公司(Start-Ups),作為投資或購併的目標;諾基亞則在矽谷附近的聖地牙哥,成立規模四百人的新研究室;諾基亞旗下的Symbian,也正在擴展美國分部。

    面對蘋果與Google強勢進軍手機領域,原本在手機產業各據山頭的勢力,也正在全力反擊。其中,以市占率超過四成的手機龍頭諾基亞,最受重視。十月初,諾基亞第一支觸控螢幕手機正式上市,外觀與iPhone十分相似,但價格卻少了將近三分之一。另外,諾基亞還提供使用者一年的音樂服務,可以從四大唱片廠商下載及保存音樂。

    諾基亞具備高度競爭優勢

    若以市場規模來看,諾基亞今年預估銷售五億支手機,約是蘋果手機銷售量的五十倍,擁有規模經濟的成本優勢;若以產品布局來看,諾基亞擁有高、中、低階手機完整的產品線,同時擁有手機作業系統Symbian,和Google的Android一樣,是免費開放的手機平台,另外諾基亞也成功打造了網路內容與服務的網站Ovi。從全球據點來看,在有手機用戶的國家,諾基亞幾乎都有經銷通路或是與營運商綁門號的合作模式,而iPhone 3G至今在不到六十個國家,與當地主要營運商合作上市,Google手機則只有美國上市。

    「諾基亞的手機,可以在許多甚至沒聽過蘋果的地方買到,」《商業週刊》指出諾基亞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全球綿密的銷售據點與超過四成的市占率。《商業週刊》更進一步指出,「在許多開發中國家,手機是唯一能上網的工具。」因此,手機得要有更多不同的功能與不同價位的機型,諾基亞在市占率超過五成的印度,今年就推出具有地圖、email、天氣預報等功能的平價手機。儘管蘋果與Google搶占了不少鎂光燈,但老大哥諾基亞在手機上網的競爭中,仍具備高度優勢。

    各勢力紛紛搶進

    軟體龍頭微軟,則是手機上網領域中另一個重要的山頭勢力。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微軟的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僅次於Symbian,市占率約一五%,挾著PC領域絕對的主導權跨足手機領域,一直都受到市場高度關注,預計在二○○九年推出的新版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 7中,也將加入應用程式網站Skymarket的服務。微軟在PC領域中,Windows作業系統擁有長期合作且數量龐大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在科技主流朝上網手機轉向時,這些合作廠商將會是微軟最強大的後援。

    面對主導權式微的考驗,全球各手機營運商的反撲勢力也不容小覷。《商業週刊》報導指出,T-Mobile就正在規劃自己的應用程式網站,針對用戶提供不同機型手機的下載服務。此外,越來越多的手機營運商看準手機上網的趨勢成型,開始加強自己的實力,準備提供各種手機上網的內容與服務。例如九月AT&T宣布以二千四百萬美元,購併專攻網路社群行事曆的廠商Zvents;十月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大的手機營運商Telefonica,宣布以一千萬美元購併專攻線上行事曆的廠商Eventful。

    除了手機產業各大廠之外,後起之秀的社群網站搶進,也是另一個焦點。社群網站龍頭Facebook預計在今年聖誕節,與英國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的INQ,在英國與澳洲推出內建Facebook應用功能的平價手機,過去一年來,Facebook已與超過五十個國家、上百家營運商簽訂合作計畫。第二大社群網站MySpace也與二十個國家、二十七家營運商合作。兩大社群網站將陸續在各自合作的營運商網站或手機中,提供自己的應用功能。

    這場今年引爆的手機上網戰役,短期內很難分出輸贏,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將會是科技產業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戰。在此以前,誰會想到蘋果、Google、諾基亞、微軟、全球各電信營運商這些科技巨人廠商,竟然會在同一個領域競爭?而這場戰役的結果,贏家將一舉拿下網路與手機兩大重要科技版圖,輸家則很可能連本業都不保。《經濟學人》指出,這場戰役,與八○年代微軟與蘋果爭奪PC作業系統的主導權,有著許多不同與相同之處=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這次是「列強競爭」而非「雙雄對決」,複雜度遠超過當年;最大相同之處,則在於「誰能吸引最多的軟體開發商到自己的平台」,吸引更多拿手機來上網的使用者,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