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現貨價上週大漲四成,六月上旬合約價也止跌,讓許多DRAM業者大感意外,不過若由市場供需來看,這回DRAM價格急漲原因,主要來自於DRAM廠進行七○奈米製程微縮,因投片轉換因素導致產出減少,實質需求其實沒有太大幅度改善。由於現階段各家DRAM廠均號稱七○奈米良率高於預期,若實際情況屬實,二個月的製程轉換期過後,價格恐怕將再度因產出大量開出而下滑,讓DRAM廠下半年營運再添變數。

    DRAM現貨價格上週由一.七美元急漲至二.四美元,短線漲幅高達四成,讓DRAM業者直呼意外,許多模組廠及通路商更因補貨不及,不得已在二美元以上追價買進顆粒。不過現貨價在上週末觸及二.四美元價位時,實際成交量大幅萎縮,因此已開始有DRAM盤商指出,這波DRAM價格漲幅已達短線滿足點,本周恐將因DRAM廠月底開始釋出貨源,價格將是易跌難漲。

    不過若由DRAM市場供需來看這次的漲價效應,主要原因在於DRAM廠的製程轉換,導致實際產出顆粒量減少。

    集邦科技就指出,近期台灣DRAM廠紛紛轉進七○奈米製程,在製程轉換的期間內,五月及六月份的產出量減少,由於台灣DRAM廠主要供貨至現貨市場,在預期供給量將減少的情況下,才帶動現貨價大幅反彈,但八月後七○奈米製程轉換若順利,價格恐怕就有回跌壓力。

    記憶體模組業者就指出,因為這波DRAM價漲是來自於供給量的減少,而不是實質需求的改善,所以漲價時間不會太久,若由以往歷史經驗來看,每一世代的製程微縮,至少會有半年左右的時間,DRAM廠會因新製程良率不如預期,而有助於DRAM價格維持在高檔。

    業者也表示,在同樣良率的情況下,七○奈米在十二吋廠中每片晶圓產出的裸晶數(gross die),會較上一世代的九○奈米增加五成至六成,這次國內各家DRAM廠均號稱七○奈米良率超乎預期的好,所以隨著七○奈米的晶圓投片量增加,第三季光台灣DRAM廠的產出,可能會較第二季多出三成,若屆時市場需求未見明顯改善,價格恐怕會有更大的下跌壓力,這將成為第三季DRAM廠營運另一大變數。

    不過包括南亞科技、爾必達等DRAM廠則樂觀看待,認為七月後Vista帶動的DRAM需求將明顯浮現,現在DRAM廠間的殺價動作也已經停止,七月的合約價很有機會調漲,下半年DRAM市況不宜看淡。

    晶圓代工廠的營運模式是接單生產,可以與客戶端進行協商後,再針對總體需求進行產能設計,但DRAM廠卻完全不同,在追求龐大經濟規模及超低成本的市場結構下,不論景氣好或壞,每個月都是滿載產能投片,所以DRAM廠若要有效降低單位生產成本,除了擴大投片量及提高良率外,另一個重要策略就是要比競爭對手更早進行製程微縮工程。

    因為DRAM是半導體市場中獨特的標準型產品,所以隨著各家DRAM廠的投片量增加及良率提升,市場供給量只會愈來愈多,當然價格也會是愈來愈低。在這個宿命下,DRAM廠要追求龐大的高額獲利,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比誰的單位成本最低,只要能夠應用到最先進的製程,讓成本有效降低三成或四成,就可以拉大成本與實際售價間的差距,當然若售價高於成本則會有很不錯的獲利,但若售價低於成本,至少比競爭對手虧得少。

    在這個產業特性下,每隔十二個月至十八個月時間,DRAM廠就得開始針對次世代製程進行微縮,如前年底國內外DRAM廠正在進行○.一一微米轉換至九○奈米的重大工程,現在則是見到各家業者開始將主流製程,由九○奈米微縮至七○奈米。

    理論上,若整個DRAM市場是處於一個良性多頭架構下,只要提早將製程微縮至下一世代,一定可以獲得龐大的利潤,但很可惜的是,今年國內DRAM廠商開始進行七○奈米微縮時,卻遇到了市場嚴重供給過剩的空頭市況。

    對DRAM廠來說,若七○奈米製程微縮順利,雖然成本可以降低三成至四成之多,但是同樣一片十二吋晶圓,可切割出顆粒成長率卻高達四成至六成。只是在現在這種供給過剩的市場條件下,DRAM廠面臨的是個兩難的局面,因為製程微縮後雖可降低成本,降低虧損幅度或可轉虧為盈,但新製程讓DRAM位元成長率一下子拉高,卻有可能導致原本供給過剩的市況更為惡化。

    現在面對DRAM價格崩跌,國外DRAM廠已有許多替代性產品,可用來降低產品線過度集中的風險,如三星及海力士可提高NAND產能,美光也可擴大CMOS影像感測器出貨,爾必達及奇夢達則可拉高價格穩定的GDDR或利基型DRAM產能。

    但國內DRAM廠至今為止,生產線仍有八成以上集中在標準型DRAM上,所以如何在加快製程微縮的動作中,還要抵抗不理性的價格波動,將是台灣DRAM廠未來營運上最大的風險及轉機,的確得好好思考一下正確的營運策略,而不是盲目進行製程轉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