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6月間發布《2010-19年農業展望》研判,儘管全球農產品價格已經從兩年前歷史最高水準,略見回落,但已不太可能降回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展望未來十年,全球平均食糧價格將持續處於較高水準,世界食糧供給的不安全狀況,有可能更惡化,令人擔憂。

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是今天主要國家領袖的關切重點之一,特別是最近五年各地所發生的紛爭,嚴重擾亂了農產品市場,包括產量短缺或剩餘、庫存高低起伏、石油價格波動、全球經濟衰退等。多數國家的初級食糧零售價格仍居高不下;對於若干開發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而言,食糧價格是社經穩定的關鍵,尤其對於必須將大部分收入用於購買食糧的窮人階層,挑戰更為嚴苛。

聯合國的報告仍然堅定認為,晚近的短期性食糧價格波動比較大,但不致過度改變主要糧食作物的長期價格走向。當然,全球性的價格變化,對各國國內市場的影響程度卻頗為懸殊。

據預測,直到2020年,全球小麥和粗粒穀物的平均價格,將比1997年至2006年期間的平均真實價格上漲15%至40%,植物油的真實價格則預計上漲40%,奶製品價格漲幅也在16%至45%之間,這表示對於世界各國民生物價的衝擊不容小覷。

與上一個世代相比,未來十年全球農業產出量的成長速度,預測會再進一步放緩,但與先前歷次的估計相同,聯合國報告認為,只要世界食糧產量能夠達到成長目標的70%,就可以滿足2050年全球估計人口的整體需求。

但2008年以來,仍出現國際價格飆升和經濟危機,導致饑餓和食糧不安全狀況,甚至有惡化之虞,全球至少已有10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足。

聯合國報告認為,問題出在於農業產量和生產力有待提高,而且嚴重缺乏一套制度明確合理的有效貿易體系,以致無法透過公平競爭,確保食糧能夠從過剩地區向產量不足地區轉移。未來聯合國將致力於有效管控國際食糧價格波動的傳導因素,積極促進個別國家與世界市場一體化的基礎建設,尤其是建置一套更有效的貿易和農業政策。

值得注意的新變數是,新興經濟體部分人口日益富足,飲食習慣發生變化,結果使全球肉類需求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農產品。而且,新興市場經濟持續成長,同時成為促使全球食糧需求和價格不斷提升的重要驅動力;加上近五年來國際間生質能源生產不斷擴大,更導致全球性對小麥、粗粒穀物、植物油和食糖的額外需求。

然則,正因為開發中國家在國際市場地位與作用的迅速提升,影響力隨之增強,對全球市場條件的政策改變,更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在使得這些開發中國家對全球政策具有更重要影響,金磚四國尤其表露無遺。

目前世界食糧安全委員會(糧安會)正在進行改革,就是冀望改進意見交流的形式,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政治磋商平台,以有效協調專門知識和行動,積極面對世界饑餓和營養不良的挑戰。

世界食糧價格的發展趨勢,當然對於未來馬政府「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中的產業與民生,都會帶來重大影響,一方面是幾項關乎民生物價的產業,包括大宗物資、食品、農產品、飼料、飲品酒類、糕餅、酵素化學與生技產業,都會產生相當直接的衝擊,值得政府與民間的共同注意。

在另一方面,兩岸都是農產品的淨進口國家,在ECFA初簽之際,有關第一階段早收清單的訂定,幾乎都只顧及農民收益與競爭問題。在未來第二階段以後的清單擬議上,應該擴大視野,把全球食糧情勢發展納入磋商思考,相信是絕對必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