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如果你打開各大媒體,會看到許多報導,包括股市法人或外資,幾乎都不約而同的告訴你,「電子書」是下一個世代的趨勢,是即將要起飛的商機。因此也開始了一連串的電子書概念股的分析和炒作,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這麼一回事呢?

電子書是未來趨勢?

對於這樣的一個趨勢,也許我們可以透過兩件事情來分析,第一個是常識,第二個是專家。

蘋果電腦的總裁Steve Jobs一向對於目前電子書界最成功的Kindle不假辭色,二○○八年年初他的看法是,「問題不是產品好或壞,問題是在於人們已經不再閱讀了。美國有四○%的人去年讀的書少於一本。整個概念從開始就有問題,因為人們已經不再閱讀。」

二○○九年九月他又對《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表示,「我認為全功能裝置會受到青睞,因為我認為人們不太願意花錢購買功能單一的裝置。你也應該注意到亞馬遜網路書店從來不肯透露銷售量,通常如果銷售量很好,企業會想要讓所有人知道。」

好吧,如果我把問題化約到常識等級呢?

下面是幾個很常識的問題:

第一、有多少種平台可以讓你隨身攜帶看資料?筆記型電腦、手機、PSP、NDS、電子書。

第二、你有多強烈的動機要去在你現在應該已經有的平台之外,再購買一台新機器來看資料?多半人應該至少有一支手機,可能有一台筆記型電腦。

第三、這台新機器的功能有沒有任何特色,是其他機器所不能取代的?

如果你把以上的三個問題都思考過一遍,就會知道,電子書的可取代性很高,而在一個空間、重量和電力是最寶貴資源的行動工作者身上,他究竟有多大的理由去額外購買一台電子書的機器?

單一功能可取代性高

當然,你也會看到許多媒體報導說,出版業界紛紛認為電子書是未來大勢所趨,所以一定要結合進行跨世代的挑戰和規畫云云,鐵定必須要往電子書的方向發展!當然,出版數位化一定是趨勢,但是不是今年,還是明後年?就像我們知道遲早人類要再度登上月球開發氦三作為能源一樣,但這會發生在今年?還是十年以後?

如果我們在全世界各地看到的出版業衰退是真實的,那對於消費者而言,電子書閱讀器的消費行為又是如何呢?

Kindle一台二百五十九美元,要購買丹.布朗的暢銷書《失落的符號》一本還要額外花費九.九九美元。如果全世界各地關於出版業衰退的報導皆為真,消費者到底有什麼動機去違逆原先在閱讀消費上節省的預算,多花將近二十八本書(一本書以新台幣三百元計算)的成本,去買一台專門閱讀電子書的裝置?

看看Google Trend所顯示的網路關鍵字查詢趨勢吧!有愈多人查詢Kindle這個產品,顯然就會有愈多人「有興趣」購買這個產品。

在過去一年中Kindle的查詢趨勢,每次的增加都是因為新產品發售、降價等等因素,網友對其感興趣的程度充其量只能描述為「持平」。

那麼Steve Jobs的產品呢?如果以Kindle的查詢數量為基礎,iPhone是它的三十七倍,iPod則是它的二十四.五倍。而且iPhone 3G上市之後,不但讓iPhone的搜尋上升,而且還固定在比原先更高的比率,但iPod顯然則是漸漸走低,因為就像是Steve Jobs所講的一樣,多功能裝置(iPhone)將會取代單一功能的平台(iPod)。

隨著這些問題和數據思考之後,你真的覺得今年是電子書起飛和產生商機的一年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