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過去了!雷曼風暴在2008年9月15日引爆,倏忽已是一年。風暴發生之後,各界檢討之聲不斷,包括金融監理措施、業界自律意識、總體經濟環境等。這場世紀大海嘯的風暴源頭,便是世界金融中心龍頭的美國紐約。

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帶領世界金融創新的紐約,多年來掌握世界金融脈動的霸權。然而,高舉霸權地位,揮舞金融大旗之際,並未同時維持住堅實有序的紀律,建立適切的規範。

多元多樣的風潮,在紐約各區塊呈現,風貌各異。走在紐約街頭,感受乃是龐雜的。紐約南區的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林立,代表股票牛市的金牛接受眾人觸摩,全球金融脈動受此心臟地區的牽動;古典堂皇的歷史建築,記載著它輝煌的金融典故。到了紐約中區的第五大道,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路人都要崇拜地抬頭瞻仰,讀取著高檔價位商品所展陳的時髦趨勢。

進步的紐約,仍有某些地區存在著髒亂的角落,無家遊民在中央公園徘徊,各色人種穿梭街頭,紳士地痞共擠地鐵。歷久不衰的百老匯,日日上演著精彩的歌舞,舊的《歌劇魅影》劇碼,與新的《巫婆》劇碼,吸引著座無虛席的觀眾。在百老匯劇院看完一場藝文氣息濃醇的音樂劇之後,走出劇院,在時代廣場上,也會見到光鮮奢華的仕女與鳩形鵠面的弱老。紐約便像千變女郎般,曼妙而難測。

紐約的多元風貌,呈現了美國的立國策略,以「大熔爐」政策,廣納各國移民,吸引各國的精英人才,以開放自由的風氣,提供多元發展的環境,讓各種創意的活力,蓬勃發揮,締造卓越的生產力,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然而,在這吸納全球各式文化,自由發展之際,也包容了甚多的差異性。差異的存在,雖可透過觀摩競爭而加速進步,也可能藏汙納垢。汙垢未清,弊端未防,便醞釀了潛在的危機。

開放自由的市場,可發揮高度效率;但是欠缺紀律的運作方式,卻反成市場崩潰的溫床。影響所及,各國的國際地位之牌局,也啟動了搖擺的按鈕。雷曼兄弟風暴的衝擊,不但讓紐約的華爾街倉皇失措,也讓美國的世界強權地位受到挑戰。

G20會議在此世紀風暴後動見觀瞻,一方面檢討金融海嘯的改革策略,另方面也代表著全球勢力的更迭。20國集團由19個成員國與歐盟共同組成,不再只是少數幾個工業先進國家的G7或G8會議,尚包括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四國,以及中東、南美若干國家。各國的金融發展程度不一,金融監理觀念不一,有些國家主張開放自由,有些國家主張嚴格監管。透過多國共同協議所得到的金融制度與金融發展理念,勢必是眾說紛紜。無論G20如何定論,至少以前受到各地欽羨、開放自由的紐約風潮,恐怕難再獨領風騷了。

其實,金融市場的發展,本就不宜由單一理念貫穿全局。管制過度,失去效率;開放過多,失去紀律。各個國家在這兩極端中擺盪,有的端看開放而欠紀律,有的只重監管而失效率,在未尋到最佳的策略之前,世界已付出極大代價。要改革,兼顧金融穩定與金融效率,此其時也!次貸風波與雷曼風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讓全球進入了改革檢討的省思。當前的改革方向,將左右了未來全球金融的命運。

美國的多元發展,不能不伴隨著管制的配套措施;紐約的自由開放,不能不賦予規範紀律;全球金融效率的追求,不能不看重穩定局勢的重要。紐約花紅柳綠的風光,與其金融市場暴起暴落的震撼,鄭重地提醒了世人:金融管制與金融開放的尺度,必須好好拿捏。這個抉擇策略,將是各國的長遠費神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