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激戰再起,這次範圍更擴大。

六月十一日,WiMAX執照投標截止日,出現來自電信、有線電視、家電、創投、油品儲槽業等各領域共十三家業者,競標六張執照的激烈情況。

政府也在今年五月中,舉辦WiMAX論壇,從英特爾(Intel)副總裁賽旺森(Sriram Viswanathan)、日本NEC社長矢野薰、到韓國前資訊與通訊部部長陳大濟等人都親自出席,並分享參與WiMAX的發展現況。

為什麼不同領域的人,都把焦點放到WiMAX?

因為它將有機會重組電信業的競爭規則、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模式、甚至讓台灣產業有機會在科技上再創新局。

對原有的電信業者而言,WiMAX高頻寬的傳輸特性,可以和現有網路互補或是補強資料傳輸的速度。

而面對遲遲無法打進「最後一哩」的問題,WiMAX則是一個新契機,特別是針對新進業者而言。

打破「最後一哩」壟斷

東訊和威寶電信就成立合資公司,目的就是希望透過WiMAX的技術,直接挑戰中華電信的「最後一哩」。東訊董事長劉兆凱表示,透過WiMAX特性,不但可以解決最後一哩,直接擁有用戶端外,還能挑戰市場龍頭,「搶市場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同樣的功能,但是更加便宜。」

WiMAX可以說是現有Wi-Fi的升級版。以往Wi-Fi的無線覆蓋範圍只有五十到一百公尺左右,相當於一個咖啡店或是住家,但WiMAX的涵蓋範圍可以高達五公里以上,相當於現有3G基地台的覆蓋面積時,可以跳脫電信「最後一哩」的魔障。

不過,劉兆凱也直言,未來WiMAX能否成功當然還是要看「用戶數」才是真的,一旦有機會超過兩百萬戶使用時,就會有不同影響力發生。

另外,對其他媒體或是製造業者而言,WiMAX行動寬頻的通訊特性,更是打通行動寬頻和數位內容應用結合的任督二脈。

「WiMAX就是行動寬頻(mobile Internet),隨時隨地任何時間地點,任何產品都能連上線使用,」WiMAX Forum主席雷史內克(Ron Resnick)簡單介紹。

如果說3G是高速公路上兩線道的話,WiMAX的高速頻寬可能就相當於八線道,這樣高頻寬的流量管,不但可以在以往偏遠山區不容易佈設實體線路的地區,運用無線的特性傳輸,還可以進行需要大量頻寬速度的遠距視訊教學和遠距醫療照護。

未來的電視新聞台,再也不需要滿街到處跑的SNG車,只要在攝影機上面裝置WiMAX發送器,隨拍隨傳,大選來時,還不用擔心SNG車調度的問題;政府服務也可以做路口監控,治安和砂石車的監控,人身保全等服務,讓生活可以變得更便利和安全。

「任何你想到的事情都可能會發生(anything you can imagine),想想看網際網路吧!」WiMAX Forum主席雷史內克認為,只要是你在網路上能想像的創新應用,未來在WiMAX應用上都有著無限可能。

根據MIC預估,二○一二年時全球WiMAX產業產值將達二九四億美元,其中以WiMAX終端設備(CPE)產值最大,達一四一億美元;而WiMAX基地台設備產值也有四十二億美元。

當年英特爾(Intel)推出迅馳(Centrino)平台,電腦可以無線上網,席捲整個行動電腦的市場,讓現在筆記型電腦有高達七成以上都內建無線模組;如今英特爾更是大力揮舉WiMAX大旗,企圖複製以往的成功經驗。

從研發標準切入,尋找升級契機

當台灣產業一直在尋找升級、可以從研發標準就開始切入的新機會時,WiMAX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這次台灣比以前更勇敢,早早就跳入了,」工研院院長李鍾熙就認為,WiMAX對台灣特別的意義在於,以往台灣Wi-Fi即便是全球市佔率高達八、九成,但是權利金都在別人手上,只能賺低微的代工毛利,反觀WiMAX,早投入就是希望能夠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

正因為WiMAX和網際網路一樣,都是以IP為基礎的開放系統,讓台灣更能延伸以往IT產業的優勢,切入新的標準和市場。

根據研調機構ABI預估,光是四家全球電信公司就壟斷近乎六○%的3G專利,這樣的結果也導致3G專利費用佔據網通設備的成本高達二八.五%之高;不過,WiMAX的專利則是由許多公司所研發擁有,並沒有發生壟斷的現象,也因此專利費用支出,只佔相關產品的五%左右。

面對WiMAX帶來的新機會,一向是英特爾最好戰友的台灣,當然也不能放過這一個產業升級的好機會。合勤科技董事長朱順一就認為,第一步就先從國內(home market)市場做起,以往台灣規模不夠大,系統研發的時間要拉更長,如果沒有國內市場經驗,也無法往局端基地台前進。

政府帶頭向前衝,挑戰WiMAX全新價值鏈的機會。台灣不但成功爭取WiMAX Forum正式在台成立辦公室,今年十月也會在台灣舉辦會員大會,未來還將在台灣成立全球第四個移動與固定式兼具的WiMAX認證測試中心。

從國內市場出發,進軍全球

為了創造WiMAX應用環境,政府更以補助的方式,鼓勵國內國外網通廠商一起合作佈建WiMAX網路與應用服務的開發。

「把台灣當作測試環境,和國際電信大廠產生互利,」經濟部工業局行動台灣應用推動計劃辦公室主任王瑺瑛表示,在補助的標案計劃中會要求,兩成的基地台是採用台灣廠商製造,八成則是外商;但是到了CPE用戶端屬於台灣的強項時,就要顛倒過來,八成採用台灣的CPE產品。

不過,早早投入尚在發展中的技術,台灣就能擺脫CPE的代工,進階到更多毛利的基地台製造嗎?

「挑戰仍然會很大,」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台灣、香港暨澳門區域總經理王建亞直言,未來台灣在WiMAX的主力市場還是在用戶端產品,因為建設一個基地台和系統的考量不是那麼單純,其中包含了許多軟體和整合上面的know-how,而且必須長期投入研發的費用,規模經濟仍舊是個挑戰。

以合併後的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為例,全公司大約六萬人左右,可是光研發就有兩萬人,佔了三分之一,只有透過合併來壯大規模經濟,因為研發的成本和風險都太高了。

摩托羅拉台灣區網絡及企業通訊事業部總經理謝任邦也認為,未來不能只看內需市場,要往全球去看,找到全球的價值鏈角色,「台灣內需市場小,很難站在主導地位,所以需要和外國廠商多合作。」

但是不論任何領域,想要把握機會,變成跳板,都有挑戰。「沒有高風險,就沒有高利潤,」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認為,未來是有機會去影響全世界的市場,其中關鍵在於找人合作,而不是以往習慣單打獨鬥的代工思維。

從單純賣盒子,到合作通訊生意

從以往單純代工,或是把設備賣掉就沒事的盒子生意(Box Business)到必須跨系統整合的溝通生意(Communication Business),台灣廠商面臨全新的思維與挑戰。

王嫦瑛表示,因為初期WiMAX技術不成熟,而且需要長期養一群人一直到賺錢,在短期內看不出獲利的情況下,得花許多功夫「求」廠商,才有人來加入實驗計劃。

另外,整合漫遊的通訊服務,成為商業運轉前的關鍵之一。王建亞提醒,當初期建設基地台的覆蓋率不完全時,對消費者會產生挫折感,而影響到使用意願,所以建議未來得標的公司,不論是南北分區的漫遊互補,甚至和電信業者漫遊,才能創造消費者完善的使用經驗。

如何從應用服務端切入,也是台灣廠商的下一個機會。工研院院長李鍾熙表示,未來WiMAX一定要由「服務」帶動,雖然科技本身是可以被「push」,但是要整個市場起來的話,一定要靠市場需求的拉力(demand pull)。

台灣,其實一向都是充滿各種高科技的試驗場,從PHS、GSM、3G、CDMA,再加上未來WiMAX的進入,台灣通訊產業無不希望透過更早參與標準的建立,來改變以往代工低毛利的情況;如何透過試驗累積服務經驗,再將使用者經驗轉換成創新的應用服務,相信會是一筆比硬體更值得投資的好生意。

WiMAX Forum主席雷史內克也再次提醒「聚焦」(focus)的重要性,他認為最棒的科技是在應用後才會知道,只有在你執行後,才會發現問題出在哪哩,要記得當所有的材料都在你面前時,只有把菜煮好端出來,才有機會成為世界的領先者。

無所不在的無線新世界中,「未來會是一個control free的新世代,」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認為,在無線匯流數位整合的時代下,每個人的控制力和連結決定權都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看來,這場由WiMAX領軍所引發的電信激戰,不僅擴及企業的範圍更廣,無線應用也將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型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