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快聯絡我!

 

世界第二大富翁「440億美元的鉅富奇蹟」

全球投資人最尊崇的「股神」

美國的華倫‧巴菲特之財富僅略次於微軟總裁彼爾.蓋茲,但他卻是全球最受尊崇的「投資之神」。因為巴菲特不是靠家產,不是靠石油,也不是靠「時機」〔註1成為暴發戶;他只是生長在富強的美國,因長年投資股票,靠自己白手起家而致富的一個普通老百姓。

巴菲特的投資絕技,讓他長達50年來、約半世紀的投資,都在穩定成長中;他不像世界上其他的股市大亨,經常暴起暴落。以他財富成長的速度,相信在近年內,就會超越世界首富彼爾.蓋茲。

巴菲特的成功與鉅富,深深地震撼了全世界的投資人,他給我們投資人最大的啟示就是,在投資上只要您的觀念正確、方向正確、策略正確,再加上自律與毅力,及成功的最基本條件有不錯的投資操作功力;則您必可踏上成功的致富之路。

 

1、「靠時機成為暴發戶」這裡指的是:靠景氣大循環、經濟大改革或戰爭、戰亂、政亂而暴富的人。像希臘船王歐納希斯、微軟的蓋茲、中國大陸一些富豪或俄羅斯的石油鉅子……等類似背景而掘起的富有者。

 

25歲創業,自籌基金「13年、獲利30倍」

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美國華爾街股市1929年大崩盤的次年〔註2;他父親曾是國會議員,股票經紀商,為人相當正直、廉潔。

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天份,他讀遍父親有關投資的書籍,11歲就買了第一張股票;而12歲的巴菲特當時就有一個宏遠信念,他常在想:「我有一天一定會發財!」

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受教於當時有「華爾街投資教父」之稱的班傑明‧葛拉漢。畢業後,巴菲特在葛拉漢的投資基金公司工作,當研究員(泛稱分析師),之後因葛拉漢退休,而回到老家自行創業,時年才25歲。

回鄉後,巴菲特滿懷大志的集資10萬美金,成立一個家族合夥式的投資基金,巴菲特訂定一個「該基金報酬率在6%以上時,可自獲利中抽取25%做為酬勞」的酬庸模式。

該基金於1969年解散,但獲利成果傲人。西元1956年成立之初,投資1萬元,解散回收時,卻可拿回高達30萬元(即1330倍的投資報酬)。驚人的紀錄是:他沒有一年虧損過,且更難得的是,即使在1957年、1962年、1966年及1969年的大空頭市場,他照樣能獲利。這的確是奠定巴菲特成為世界鉅富與股神之重要基礎。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40年大漲2868倍!若稱為世界投資史上最偉大的股神;巴菲特,他,當之無愧。

 

2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使美國國會在1933年與1934年,採行Louis Brandies所建議以公開揭露為體系架構的1933年證券法與1934年的證交法。

 

三、全球無人能解「巴菲特能不斷避開空頭風暴」之謎

為什麼巴菲特在年紀輕輕的25歲創業,且在風險最高的股市當中,總是有如金鋼護體般地安全度過空頭危機,而且上述四次空頭市場,他皆安然躲過,甚至還能獲利?這的確是件非常不合乎常理之事!

躲過一次空頭算運氣,而一連避掉四次空頭,而作多仍能獲利,那就是有著超乎常人的能力了。即使當年有著「華爾街投資教父」之稱的葛拉漢,經驗如此老道,也因為1929年的華爾街股市大崩盤,而飽受重創。

在我看遍國內研究巴菲特成功的書籍約十餘本當中,沒有任何一本或一段,將此最重要的關鍵分析出來。我首先發現:「這是極為不尋常的事件」,同時一定要找出「他為何能有此能力」,才能一解大家的困惑,且讓眾投資人有所效法之依循。於是,再三研讀分析之後,終於讓我找到了那最關鍵的答案……

 

四、沒有葛拉漢經驗傳授,就沒有今日股神巴菲特!

葛拉漢在他股市投資事業的輝煌時期,居然出現一次栽跟斗的紀錄。他在1929年不幸遇到了一次大崩盤,其事業因此受到重創;深刻反省之後的他,不但找出了原因,也終讓他記取教訓、東山再起,再創事業高峰。

而巴菲特所有成功經驗的關鍵就在於,「葛拉漢將最寶貴的崩盤經驗與如何反敗為勝的策略,傳授給他最得意的弟子華倫巴菲特」。因此簡單的說,如果沒有葛拉漢的「經驗傳授」,肯定就不會有今日的不敗股神巴菲特!

這段巴菲特最重要的成敗關鍵,對於我們台股投資人又有何啟示呢?這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在投資市場上花錢買經驗」是投資的必經之路,但往往有人「經驗」還沒買完,就已「斷糧」,或買了「重大經驗」後,卻已賠光一切家當。

因此,真正有智慧的投資人,是積極主動地蒐集吸取別人的失敗、慘敗,及成功的寶貴經驗,進而見到逆境與陷阱再出現時,才可能安然度過劫數;同時,當機會來臨時,自己也會有能力當機立斷、好好掌握它。

 

 

巴菲特投資策略的藏寶圖

 

一、汲取華爾街教父的投資智慧

巴菲特曾經說過,他是85%的葛拉漢,15%的費雪。巴菲特從葛拉漢那裡學到最有價值的思想是: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購買這類股票就是成功的投資。而從費雪那裡,巴菲特更認識到「公司的業務類型、管理能力,對公司價值有很大的作用」。

葛拉漢的「數量分析」與費雪的「質量分析」,是巴菲特投資思維的雛型基礎;日後,他將之加以修正、改良出更完美實用的策略及安全空間之理論。巴菲特曾說,除了自己父親以外,影響他一生最深的人。就是當時這位教父級的人物班傑明葛拉漢;葛拉漢正是巴菲特大學老師與畢業後的老闆。

 

二、巴菲特投資的4大策略

1.選擇消費壟斷的公司

巴菲特認為,產品(公司)在景氣好的時候才有機會賺錢,一旦碰上經濟不景氣或該產業不景氣時,往往都會面臨虧錢困境。所謂消費壟斷的公司,如:可口可樂、麥當勞、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沃瑪,以及吉利刮鬍刀……等,則不受景氣循環的影響。這個策略給投資人的啟示是,投資的對象一定是要「先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可搶佔先機、獲利良好,而又能穩定成長的公司」。

 

2.不熟的行業不投資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不熟不做,不懂不買。」他受恩師葛拉漢的影響:「不做冒險的投資」。

他在葛拉漢的投資公司擔任研究員時發現,如果他不熟悉的行業或公司,他失敗的機率高達9成;而若投資他所熟悉的行業,並以他當時的投資策略下注,則成功機率高達8成。因此巴菲特堅信此策略。當他25歲創業,成立基金、進行投資時,果然此策略成為他成功的基石。

而其中最經典的代表即是:1996年美國科技股開始飆漲,巴菲特堅持此策略,果然避開了2000年科技股的大崩盤(跌幅達77%)!

投資的內涵,其實含有「主觀」與「衝動」兩種成份。舉例來說,一個人往往只知道一些公司或行業的皮毛片段,如產業狀況,以及公司各季營收、獲利、 EPS、前景……等;這些「主觀的熟悉」比起巴菲特的「熟悉」,也許只是十分之一的程度,差別就在其深度、廣度與解析。

「投資」都會連帶著「獲利美夢」,因而「投資」會造成人們的「衝動」,也因投資人的衝動,通常大家無法理性、冷靜的決斷,而很容易導致失敗。這個「不熟的行業不投資」之理論,給投資人的啟示是: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若有心對一個產業或公司進一步認識或非常熟悉,只要肯不斷深入研習與解析,終有熟知的一天。

 

3.鎖定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較高的公司

ROE是股東權益報酬率,即「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ROE」。這個選股策略是巴菲特投資的最大精髓。

在巴菲特還沒被封為股神時,國內股市從上(法人)到下(散戶),都是以「P/E(本益比)與「EPS(每股盈餘)兩大基本面為指標選股、分析或報導之依據。直到近年投資人發現,原來世界第二大鉅富的股神巴菲特是看「ROE」來投資的,因此,國內才開始重視與流行「ROE」這東西。

事實上P/EEPSROE都是投資人選股與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但站在一個長線投資人的股東立場,當然要以ROE為主要依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