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未來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之前景,喚醒蟄伏已久的金融業,各機構紛紛擴大招募儲備幹部,產業回春似乎近在眼前。雖然中央銀行積極拉抬短期資金利率,更對房貸利率嚴密監控,但對金融市場中之長期利率基準,僅在6月25日調升半碼(0.125個百分點)。銀行業在低利率環境下,難見昔日榮景;保險業因為低利率所承受之利差損,惶惶不可終日。而低利率對於徘徊十字路口的台灣經濟而言,可能更是個死穴。

在央行的強力回收之下,資金浮濫狀況確有改善。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已由2009年底之30%,降至2010年4月底之17.38%。全體金融機構的淨超額準備,由2009年4月之1,541億元,遽降至2010年4月之327億元。隔夜拆款利率,由2009年底0.107%躍升到6月下旬達到0.187%的水準,但仍遠低於2008年中之2.17%。以2010年第二季來看,主要金融機構之放款年增率依舊低於存款年增率,國外資產仍然維持在1,475兆元的高點,本國銀行業全年資產報酬率頂多上看0.5%。

低利率對金融業發展的阻礙,在表面上或在短期間看來,是難以獲利。但更重要的是,低利率扭曲金融業能提供的服務內容。對銀行業而言,它扼殺了創新及高報酬業務的發展;在保險業來說,它挑起業者在預定利率上的非理性競爭。低利率造成的低投資報酬率,迫使保險業拉高海外投資比率,不但壓縮本土財富管理業務之發展,更斷送本土金融創新的出路。沒有蓬勃的金融產業,台灣既留不住國人勤奮工作的儲蓄,也無法匯聚國際資金。做為台灣經濟櫥窗的金融業,無法走出自己的路,遑論區域金融中心。

根據央行副總裁楊金龍的說法,央行遲遲不願升息,主要是著眼於新台幣與美元間之利差。央行擔心升息後利差擴大,吸引熱錢流入,也加重新台幣的升值壓力。但兩年以來利率跌了又跌,熱錢還是前仆後繼地湧入,說穿了是衝著人民幣而來,未必是看上新台幣利率。短期利率飆升,連帶使商業本票利率升至15個月以來新高,反倒有利有心入侵的熱錢停泊。另一方面,中長期利率偏低,3、5及7年期公司債及10年以上公債之利率,均位於兩年來之低點。短、中、長期利率期限結構的失衡,抵擋熱錢不足,反倒阻礙經濟復甦。

以低利率政策降低資金成本,固然可以消除經濟體系的磨擦,但仍不脫以製造業為主軸的思考模式。目前台灣不再以製造業掛帥,2009年服務業產值已占我國GDP之68.6%。服務業不像製造業,無需過度在乎長期投資之資金成本,反而需要借助高投資報酬的加持,方能增進生產力與附加價值。英國、德國、澳洲及瑞典等國,向來以高利率政策為主,也以高品質服務業著稱。央行為出口打造的弱勢匯價政策,搭配上傳統的低利率思維,不但不利於服務業長期發展,更有礙與中國大陸的競合。

1985年五大工業國簽訂著名的「廣場協定」,其後馬克與日圓均對美元大幅升值,但是德國披荊斬棘撐起了歐元,日本卻從此一蹶不振。其間的微妙對比,就在於德國以政策性金融思維主導的高利率政策,以及日本以市場性金融主導的低利率政策。一高一低,一榮一枯,值得我們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