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金融環境最危急時,美國總統羅斯福(1882~1945)向民眾宣傳「新政」的演講中說到:「如果我們繼續任金融災難發展下去,損失將更多、更大。我不會向你們承諾每家銀行都能重新開業、沒人遭受損失,但我能保證可以避免的損失一定讓它避免。畢竟,我們金融體系調整的過程中有個比貨幣、黃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眾的信心。」
由此可見,當金融體系失衡時,政府干預的重要性。然而政府干預如無強大民眾信心做支撐,效果將無法展現。10月3日美國史無前例的紓困案已過,但隔日3個月期Libor與3個月期國庫券利率差距,仍擴大到3.93%歷史高點,現金持有者信心相當不足,寧可將資金放置逼近零息的國庫券,宛如經濟大恐慌翻版。
紓困案最大目的在於將銀行不良資產買下,一旦銀行割掉累贅,銀行就敢放款,這是金融體系恢復運轉重要源頭,但無法在短期看到成效。


最壞時刻勤作功課
我們看到股神巴菲特針對紓困案表示:「國會紓困案並非萬靈丹,但卻可阻止最壞情況發生。」市場想法,是信心建立的最適遵循法則,當失血止住,身體經過時間循環自然產生新血,讓身體機能持續運轉下去,重建信心依靠強有力的政府,而投資者也應相信政府,市場興旺才能快臨。
1927年,日本人是川銀藏(1898~1992)所經營的企業倒閉,這是他人生中第2次破產,緊接著全球經濟大恐慌,他開始懷疑資本主義社會,會不會崩潰,而為共產主義取代,於是花上相當多時間勤跑圖書館研讀各種政治、經濟書籍,及研究世界各國經濟統計數據。
在貧困生活中,苦讀鑽研給自己1個信心:經濟變動的韻律,將反映在股市行情上,於是決定將3年來的研究,應用到股市,向妻子借70元進入股市,更為了正確判斷股市走向,拼命研究經濟趨勢及時代潮流,操作極為成功;1982年他光靠股市交易所得成為全日本所得最高的人,並被稱為日本股市之神。


台灣企業體質健全
這次美國金融業危機與2000年科技股泡沫內容雖然完全不同,但同樣造成金融短期貸款趨於緊縮而使企業未來營運出現警訊,在這環境下企業營運順暢度,將與財務結構呈現正相關。
2008年上半年台灣上市櫃有近15%公司並無短期借款,投資者絕不能拿台灣和紐約做比較,絕對要相信央行總裁彭淮南的話,台灣金融體質相當健全。
而且,台灣製造公司按部就班沒有那麼多的財務槓桿,投資者此刻對自己手中的質優資產標的,能持住的,就不要賤賣,此刻雖烏雲滿布,唯信心能亮眼擇優,找出勝率,股神巴菲特不已在做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