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導致以外銷為主的台商也遭受重創,但就在中國大陸去年11月宣布推動「4兆擴大內需方案」和一連串提振經濟措施,以外銷出口導向的台商,已經把世界最大的工廠,轉變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同時以內需為契機,成為台商第二次成長大躍進的大好機會。
中國在過去20年,GDP年成長率達9.7%,從經濟成長結構分析,中國過去的經濟成長基本上是以投資與出口推動,民間消費較疲弱。但以2008年為例,投資與貿易部門分別貢獻了中國經濟成長中的41%與20%,消費僅貢獻28%;民間消費占中國GDP的36%,遠低於一般國家的55%-70%。
目前中國人均GDP約3,000美元,沿海及主要城市甚至達7,000美元以上,應已達消費起飛的水準。家電、汽車下鄉,以目前中國農村人口7億多人,家庭約2.58億戶,依耐久財普及率,大陸商務部推估4年將刺激1.6兆元人民幣消費,每年GDP約1.3%,目前又轉換成家電及汽車進城,大陸今年預估汽車銷售達1,100萬輛,成長20%,超過美國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兩岸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皆已雙向交流,也代表兩岸三地的產業脈動,將做更密切連動,不僅是兩岸的鋼鐵、電子電機、石化、基礎建設等產業將放在同一平台上比較競爭。而大陸也計畫開放台商投資大陸重大工程和基礎工程、現代服務業、環保節能產業、創新自主品牌和兩岸金融合作等項目,台資企業在大陸也可望進一步轉型。
台股、港股、深滬A、B股也已經產生高度連動,截至5月底止,台股今年以來漲幅高達50%、上海指數漲幅達44.6%、深圳指數漲幅更高達59%、港股也有26%的漲幅,普遍優於亞洲其它股市之表現。另一方面,舉凡與中國大陸內需概念之台股相關類股,今年以來表現都相當亮麗,如:通路類股指數漲幅高達52.5%,食品類股指數、塑膠類股指數、航運與金融類股指數等均有2成以上漲幅。
面對中國大陸市場之競爭,除企業本身具備優勢競爭力外,通路布建與品牌經營更重要,大陸內需的崛起提供台灣廠商建立自有品牌與通路的絕佳機會,唯有如此,未來才可能成為主流企業。且過去台商在大陸投資方式以獨資為主,現在宜採取團體合作方式,如透過策略聯盟與大陸企業進行合作,進一步相互投資合設生產或銷售公司,兩岸互補、互惠互利,就可加速布建通路、學習行銷經驗,成功打進大陸內需市場。
大陸不斷增長的消費能力、不斷被挖掘的消費潛力,將為台資企業帶來商機,為生產商品提供更廣闊的市場,轉戰大陸內銷市場,已成為大陸台商發展趨勢。對於台資企業來說,轉機不只是商機,同時也是提升自身競爭力之絕佳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