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賠錢還要大幅精簡人事,相對於蘋果日報在台灣的業績卻大幅成長,尤其是獲利大增一六九‧二%,顯然兩者之間有極大的不同。

發行近半個世紀的中國時報,因難以抵擋連年的虧損,已宣布將大幅精減、裁員,這對台灣媒體界而言,無疑又是一個震撼彈!就整個大環境來看,近年來內需市場的不振,可能是造成中國時報陷入困境的主因之一,但不要忘了,雖然市場面臨不小的挑戰,還是有人成長,有人賺錢,最鮮明的對比就是蘋果日報,卻能夠在相同的環境之中,呈現明顯得成長,與中國時報的現況,恰恰形成極大的反差!
台灣蘋果日報與壹週刊的母公司,就是在香港上市的壹傳媒)282HK(,日前壹傳媒也公佈去年的財報,年度的純益達五.二一億元港幣,較二○○六年的三.四二億元港幣,增長五二.三%。在財報中,壹傳媒也特別提到,去年獲利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增長幅度,主要是台灣蘋果日報業績大增,以及印刷業務表現出色。

壹傳媒的成長靠台灣

如果以香港以及台灣這兩地的蘋果日報業績成長力來比較,可以發現台灣業績的成長力,遠超過香港。以香港蘋果日報而言,二○○七年整體的營收為一○.七九億元港幣,成長三.一%;其中,銷售收入為四.一億元港幣,成長三.八%、廣告收入達到六.六八億元港幣,成長二.六%。
至於台灣的蘋果日報,除了銷售成績持續增長之外,最大的成長動力來源則是廣告收入,在二○○七年達到八.二二億元港幣,在總金額上,已超越香港蘋果日報的廣告收入,成長幅度也來到十一.三%。在廣告收入的增長之下,二○○六年台灣蘋果日報已轉虧為盈,獲利六九四○萬元港幣,而二○○七年,更一口氣跳升至一.八六八億元港幣,約七.四七億元新台幣,成長幅度更達到一六九.二%。
壹傳媒的老闆黎智英,是一個極度看好台灣的香港人,近年來不僅在台灣投資媒體事業,也大買台灣的房地產,以及股票,甚至看好台股可以漲到三萬點。暫且不論黎智英的看法對或不對,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在台灣投資的媒體已經開始賺錢,而且成長力也在加速之中,另外,這幾年黎智英在台北市內湖的土地投資,也讓他賺得荷包滿滿。
同樣身處台灣的大環境之中,也同樣是媒體產業,一個是虧損到了必須精減人事的地步,另一個則是獲利成績大幅的增長。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恐怕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
看到台灣蘋果日報在去年的獲利,可以創造一六九.二%的增長幅度,就是因為廣告量的大增。回想一下,為什麼廣告量會大增?如果每天,尤其是在週末假期前,打開蘋果日報,或者是其他媒體,會發現一件事情,幾乎都是整版、整版的房地產廣告。事實上,不僅僅是蘋果日報,大多數的週刊、月刊及電子媒體,房地產的廣告,都佔有相當重的比例,甚至可為媒體最重的財神爺。

房地產是景氣火車頭

再換一個角度來看,到底房地產的繁榮,對台灣有什麼好處?不少評論者,看到台北市的房價走高,就不斷提出所謂的泡沫化,擔心年輕人買不起房子!而感到憂心忡忡。但不要忘了!房地產、營建業,其實就是內需產業的火車頭,只要房地產景氣升溫,可以看到週邊的產業,包括建材、傢俱、家電、營建工人、餐廳,甚至廣告的預算也會升高,尤其是媒體,不論是電子或平面媒體,這一、兩年因為房地產廣告預算的增加,舒緩了不少壓力。如果不是房地產的帶動,可能會更慘!
所以,在觀察台灣未來內需會不會好轉?其實房地產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三二二之後,新政權的更替,市場一度高度期待,兩岸政策的開放——「馬上就會好!」從那一段時間,一直到五二○,台股的表現的確優於國際股市。
但五二○之後,台股大跌而下,一度到八千點附近,狂跌超過十三%,跌幅卻遠遠超過國際股市。市場由先前的期待,到現在變成不敢期待,短短一個月,居然有如此大的差別。也許我們可以這樣來說,三二二到五二○這一段行情,市場對兩岸政策開放的「時效」,似乎高估了!但現在卻對兩岸政策開放的長期「綜效」,變得過度低估!從高估,到低估,造成市場付出慘重的代價。反應在資產、營建股的跌幅也十分慘烈,也造成最近房市的熱度明顯降溫。
未來台灣的房地產,尤其是最具指標性的大台北地區,是到頂反轉?還是整理過後又會再起?說到底,就是要看兩岸政策開放的效益,包括人流的效益,以及資金的效益。簡單來說,房地產景氣是靠人與錢堆積出來!這幾年看到香港、澳門、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地產大漲,就是最佳代表。因為在經濟開放之後,上述這些地方的「人流」變得多了,而人潮就會帶來錢潮,房地產價格就因而大漲,股市也會跟著受惠。
如果以這個模式,套用在台灣來看,當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陸資來台,投資中國大陸的限制也一一開放之後,台商也開台回流,單以台北市來看,現在每天在台北市活動的「人流」約兩百多萬人,一旦可以增加到三百萬人、四百萬人,甚至更高的時候,房地產的景氣要轉差,就會很難。
因此,在看待大陸客來台觀光之時,不是只有看他們來台灣花多少錢?而是要看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在兩岸相互交流之後,人或錢會不會增加?與其去爭論房地產有沒有泡沫化?倒不如去研究,兩岸政策開放之後,所造成的新局面。回到股市的角度來看,如果大家認為兩岸政策的開放對台灣有利,即使是股價經過明顯修正,在中、長線上,仍有大反攻之機會。就如同現在觀察資產或營建股,當股價回跌到某一個程度之後,又會展現一定的投資或投機價值。

營建股有大差異

就營建股而言,未來房市的變化可能起起伏伏,還要看經營者的創意及能力。今年立委大選之後,一直到五二○之前,台灣的房市買氣爆增,尤其是大台北地區,它的買盤其實是累積了去年擔心政局不明朗的猶豫買盤,再加上今年看好政局轉變後的新買盤,這兩股力量加在一起之後,所爆發出來的行情。
所以,如果可以在去年底,到今年第一季積極推出建案的公司,基本上,它們的獲利就已賺在手中。但如果沒有趁那個時候「佈局」,獲利就會相當有限,而且每一家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就像同是媒體,中國時報是賠錢,但蘋果日報,卻可以大賺錢的道理是相同的。
就像宏盛)2534(,自從推出「帝寶」之後,就沒有令人矚目的個案,雖然今年將派發四元現金股利,但因為在市場買氣最好的時候,並沒有大舉推案,在這一次股東會中,只宣示今年只推案三○億元,相對股本五五.六二億元來看,股價就沒有太大的活力。相對得興富發)2542(,在第一季大舉推案,而且成績卻不錯,這對未來的獲利,卻有相當大的幫助。進一步研究營建股,除了看它們的推案量有多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們的過去已賣了多少案子,有多少錢等著入帳,這是十分明確,也很好去推估。
第一季,全坤興)2509(就趁勢推了三○億元的建案,在買氣最好的時候,皆創下超過九五%,甚至九七%的銷售成績,等於為明、後年打下雄厚的獲利基礎。甚至在今年股東會之中宣佈,今年總推案量,將上看百億元,扣除第一季的三○億元,也就是第三季的推案量將達七○億元,對股本十四.四三億元的全坤興,將帶來不小的效益,位於台北市政府、主導台北火車站雙子星計畫旁的「都更案」,將是下半年的重頭戲。
再者,全坤興第一季每股獲利為二.一二元,再加上今年、明年等著入帳的建案,今年每股可上看五元以上,明年可能會更高,所以股價回檔之後,或許已有新的投機,或投資的彈升空間。
另外國揚)2505(,手握低價,且在南港的萬坪土地,第三季之後,將進行開發,低檔的支撐力也開始轉強。達欣工)2535(,也因為擁有下一個台北市豪宅指標推案文華苑的力挺之下,股價領先營建股止跌,或許短線上指標性將大大提升。

中低價營建股是人氣指標

先一波營建股的行情,係由高價股領軍破百,但下一次營建股若真的捲土重來,中、低價股的表現,將勝過高價股。經過這幾番上下翻滾,營建股似乎已成為市場上,重要的人氣指標之一,大盤止跌時,營建股就會有所表現。
當然除了台灣的小環境之外,還必須注意國際資本市場的大環境。其中,通膨的因素還是最大的利空!如果油價再創新天價疑慮未除之前,國際股市仍難以避免出現劇烈波動的走勢。惟從時間來看,七月份之後,股市的趨勢或有不同的轉變,包機直航也正式開動,大陸觀光客也陸續來台,跌得夠慘的中國股市,也應該在七月份有止跌彈升之機會,甚至八月八日奧運會之前,有一段奧運行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