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靠著長期投資、發掘有價值的股票,抓對「雪球」,成為世界首富,台灣有可能出現另一個巴菲特嗎?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周行一、復華投信執行副總宋炎本及萬寶周刊社長朱成志對此看法不一,引發一場另類的巴菲特論戰。
朱成志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巴菲特,因為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築在美國,而台灣國民平均所得才1.59萬美元。他說,台灣經濟長期失落,股市要如何蓬勃?且台灣屬淺碟型市場,不易長期投資。
朱成志表示,巴菲特最近鼓吹買美國「Buy America」,但美股道瓊指數20日已跌破前波低點7,300點,創六年來收盤新低。他觀察,巴菲特危機入市雖有道理,但他的投資組合中,目前只有一檔股票「比亞迪」,為他創造了上漲一倍的財富,由此來看,似乎是「買中國」更勝於「買美國」。
朱成志指出,投資方向如果抓的對,才可能創造自己的雪球,否則從山上滾下來的都是一顆顆的石頭,只會砸自己的頭。
周行一認為,很多人以為台股不適合長期投資,但根據他的統計,從民國56年至90年投資台股,拿到股息再投資的平均獲利是25%。他說,如將這段時間的複利效果放在指數,現在應該是1萬6,000多點,不是現在的4,000多點。
周行一建議,理財應和生活型態相結合,簡單投資、賺取合理報酬,靠時間複利累積財富,一般人也可以像巴菲特一樣聰明投資。他說,投資要分散風險,但不能不停地換股,不停地殺進殺出,或常常停損停利,應該要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工作所得才是人生財富的主要來源。
宋炎本則認為,一般投資人雖然不能成為巴菲特第二,但只要擬訂理財計畫,就像擬好菜單一樣,點好菜;至於做菜的事,還是交給專業廚師(基金經理人)比較好。
宋炎本表示,巴菲特投資法的「自律」、「紀律」,是成就所有事的必要法則。台灣投資人喜歡追逐流行,因為大家都想賺愈多愈好,在人性貪念下,最後就會變成追高殺低。
他認為,一般投資人不能期待像巴菲特賺這麼多,而是「賺夠了」就好,擬訂對的理財目標,並適當停利停損。
宋炎本建議投資人將錢分成三筆,第一筆是保命錢,供家庭生活必要之用;第二筆投資錢,進行長期投資及資產配置,並根據理財目標分批停利;第三筆是投機錢,適合可承擔風險的投資。
宋炎本表示,巴菲特投資術第一步是研究內在價值,努力找好的公司。第二步降低風險,尋找股價低於淨值的公司。
他比喻台股目前是台灣牌的雪茄屁股,指數在4,500點的台股股價淨值比為1,再往下就是低於淨值,只要找到好公司,此時就是投資的好時點。
復華投信執行副總宋炎本指出,理財如同去餐廳吃飯,擬好理財計畫就像是點菜,但做菜的事,則應交給專業廚師(基金經理人)比較好。他說,點好菜、交給廚師,就可像巴菲特一樣,用長期投資產生的時間複利累積財富。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濕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宋炎本解讀,從投資角度,這團濕的雪,就是好的投資標的;這道長長的山坡,就是長期投資,產生時間複利。
宋炎本昨(21)日分析巴菲特賺錢原因,因為他起步非常早,九歲就有第一筆收入;巴菲特擁有與生俱來的專注,十歲便立志一生以賺錢為目的、15歲就當地主、19歲就賣空股票。
此外,巴菲特個性正派、負責,使很多人主動賣公司給他,巴菲特投資有紀律,只買自己懂的股票,所以他從不買科技股。巴菲特對自己很有自信,且終生不斷學習。
宋炎本指出,巴菲特投資時,會先評估內在價值(從分散投資雪茄屁股,到重押偉大企業)。
巴菲特師承葛拉漢的「雪茄屁股投資法」,挑選股價很便宜,且低於淨值,甚至低於周轉資金(working capital)的公司;不過,葛拉漢投資時,會分散投資很多雪茄屁股,每支個股只買一點點,巴菲特則是集中投資雪茄屁股,使他獲利更可觀。
但後來,因美股大漲,已很難找到雪茄屁股,巴菲特改採「孟格的偉大企業」法則,投資產出現金大於消耗現金的企業,如奇異、可口可樂等,同樣賺到不錯的利潤。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周行一指出,只有少數人可像股神巴菲特一樣成為積極型投資人。他說,賺錢就是巴菲特的事業,但大部分人的事業並不是。
周行一提醒,理財必須與生活型態相結合,賺取合理的報酬就好,否則很容易失望。
周行一昨(21)日在導讀「雪球」巴菲特傳一書時說,巴菲特投資會選擇公司體質好、長期成長性佳、具產業優勢競爭地位,如獨占性,以及價格低廉、但可起死回生、管理團隊強的股票。然後用中長期投資,耐心等待。以此方法,其實只有少數人可以像巴菲特一樣,當一位積極投資人。
周行一表示,巴菲特從小就想辦法克服自己的缺點,他喜歡閱讀,也是位非常認真的投資人,大量閱讀產業資料、研究公司資料、拜訪公司,和有用人士聊天,所以,他能掌握企業第一手的資料。
周行一認為,巴菲特重視投資紀律,紀律來自於信心,他也從事了自己最喜歡的事業,但他不是想不勞而獲而發財的人,而是想得到成就感。
周行一指出,賺錢是巴菲特的事業,他也成為一個成功的事業家。分析巴菲特的成功原因,其實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了解自己,認真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並跟很棒的人學習。
不過,巴菲特廢寢忘食,每天都在工作,他也付出代價,貧乏的家庭生活、生疏的親子關係、單調的生活,巴菲特並不建議別人學他。
周行一認為,他從這本書真正學到的是,不是巴菲特投資法,而是如何從忙碌的生活,做到平衡的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