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監理改革計畫17日出爐,影響範圍幾乎遍及銀行和市場的每一層面。歐巴馬政府欲藉此修正導致金融體系近乎崩潰的錯誤,恢復各界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並希望在年底前簽署該計畫成為法案。

這份厚達88頁的金融監理改革計畫白皮書中,首段就開宗明義寫道:過去兩年來,美國面對大蕭條時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種種挑戰迫使政府採取特別措施,恢復金融體系,讓民眾得以貸款買車或買房、籌措學費、或自行創業。

美國財長蓋納18日到參議院作證時重申,這份金改計畫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讓金融體系更健全,有助預防未來的危機。他呼籲國會儘速通過金改法案,「我們承擔不起什麼都不做的後果。」

經濟學人表示,這份提案原本可以「更大膽」一點。紐約時報形容,歐巴馬政府像用手指堵住金融水壩的許多漏洞,而不是重新建造一座。重建當然比較難、且花費大,但也可能用得更久。

雖說政府管制不嚴,是導致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歐巴馬政府的提案卻也沒有全然推翻現行制度。除廢除儲蓄機構監理局(OTS)外,大多數單位仍留下,這也是當局對國會可能的對立所做的折衷選擇。

根據金改提案,美國將成立新的國家銀行監管局(National Bank Supervisor),監督所有聯邦銀行。此單位也是承接OTS的職責。為保障金融產品投資人和消費者的權益,將另設消費者金融保護署(CFPA)。

另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被賦予新權力,監管可能威脅市場穩定的大型金融機構,甚至不擁有銀行的公司,也在其監督之列。Fed的緊急借貸權,則將受限。未來緊急撥款的工作,會交由財政部負責。Fed也將檢討本身的架構。

這項計畫引發各界討論,銀行業和國會反彈聲浪不斷,遊說團體更是準備大顯身手。共和黨批評此提案實是為政府擴權,美國銀行協會總裁英齡表示,對那些和金融危機無關的社區銀行而言,監管趨嚴,反而徒增成本,最後也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歐巴馬政府推出金改計畫,其預防危機、保護消費者和投資人的美意不可抹煞,但不少重要問題懸而未決,監管機構仍疊床架屋。若再經過各方角力,最後這部改革大計不知會變成什麼面貌。

這份方案宣稱是自大蕭條年代、也就是羅斯福時代之後規模最大的金融改革計畫。若就提案的數量而言,確實如此,但從提案的廣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對華爾街的影響來看,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改革,充其量不過是做些裁縫工作。

表面上來看,金融業幾乎沒有一個領域逃過金改規範,無論是不動產、衍生性金融商品、銀行資本甚至保險業,可說「面面俱到」。消費者和投資人,也都能免於受到「不公平對待、詐欺和剝削」。這對廣大民眾當然是一大福音。

不過,金改方案沒有提到的,反而更引人注目。例如兩大房貸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未來,計畫裡並未交代清楚。保險業依然歸各州管理,白皮書只輕描淡寫地說,財政部會「支持改善規範保險的體系,使其更現代化」,以及「協調此產業的政策」。

再如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規範,計畫中要求讓基本的金融商品在交易所交易,但這些標準化的金融商品,並非導致這波全球金融危機的「主嫌」;那些造成災難的客製化商品,財政部只想設立一個結算機構,讓其價格和交易活動更透明,但不打算限縮。

監管機構的疊床架屋,也為人詬病。例如這次依然未能成立單一的銀行或消費者權益監管單位,儲蓄機構監理局(OTS )是和其他機構合併,但仍留下四個聯邦銀行監管單位,再加上各州的負責機關。這還不算消費者金融保護署(CFPA),也會牽涉到金融機構的業務管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