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中共高幹對台商群體一向言詞溫婉,用心拉攏,但這次,情況有變了。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一月七日在深圳的一場台商聚會上,針對台商當前經營困境,嚴詞評論說,台資企業面對問題,要有奮發的態度,更要擺脫「等」、「靠」、「要」的想法。陳雲林說這話的場合,是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及其率領的「關懷大陸台商訪問團」甫抵大陸的首場聚會。相信江丙坤聽了這樣的重話,內心必有深刻的感觸。
陳雲林的「等靠要」說,用的是大陸社會慣常罵人的語法。例如他們形容官場腐敗份子的醜態,用語是「吃、卡、拿、要」。如今,陳雲林用同樣語法,來描述台商的消極心態,怎能不讓人心驚?更何況,「等靠要」這三個字,發音很像台語某個指斥人的用詞呢!
無獨有偶,海協會常務副會長李炳才,次日參加江丙坤團的台商座談會,發言時也不客氣批評台商,老愛「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不積極在大陸做研發升級,偏好「貼牌生產」。這些話同樣打到了台商的痛處。
陳雲林、李炳才之所以對台商說出重話,原因很容易猜出,就是台商當前的叫苦連連,已背離了中共對台招商引資的政策目標。中共一貫拉攏台商的目的,是要台商為他們爭取外匯、轉移技術、帶動就業、繁榮經濟。如今,台商已不是生金蛋的母雞,而是來求助的失意親戚,人家口頭上愛怎麼說,也只好由人。更何況,中共的對台政策裡,並沒有結構性、系統化的對台商紓困法則。真是讓陳會長等領導為難了。
事實上,現在中共對台機關)台辦、海協會等(在台商紓困方面,也是力有未逮。首先,對台機關的職能是以協調為主,本身並沒有金融、稅務、環保、公安等強力的政策工具。所以,面對台商的訴苦,對台機關官員只能寫公文,協調那些專業主事機關幫幫忙。
其次,大陸市場現在也呈現「粥少僧多」,訂單大家擠破頭去搶,當地中資企業的經營情況,沒比台商好到哪裡去。現在說要為台商紓困,動不動就會剝奪中資企業的「在地」、「主場」資源。這樣的形勢下,對台機關即便真有心幫忙,但能為台商搶到多少糧草,也令人存疑。
台商當前的處境,著實讓人抱屈。二十年來,他們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此,有位中國國務院系統的著名經濟學家陳教授,曾向筆者說了這麼一段經典的話:「台商對大陸最大的貢獻,並不在於投入資金,而是教會大陸人如何去賺全世界的錢。」如今,中國已因台商的貢獻,成為IT產銷大國乃至世界工廠,但台商本身卻已有了「廉頗老矣」的慨嘆。

不能一昧寄望中國紓困

無論如何,台商現在不該再一味寄望於中國政府的「紓困」,而應換個腦筋,改從多方面的思路,去追求「第二春」,也就是重新出發,而不僅止於「老店添磚加瓦」。除了可在大陸就地「轉型」、「轉移」之外,台商另外要掌握台灣老家所具有的「新價值創造」機能。作為全球知識經濟能力排行名列前矛的台灣,值得台商分流回來投資,創造新的附加價值後,再以增強的競爭力,「反攻」大陸市場。
對此,馬政府要做的事很多。籌劃中的台商回台投資營運特區,絕對不能辦成「收容所」,而應該建設為「台商創新中心」,多方面引進歐美日新技術與新設計,乃至新運營技巧,結合大陸零組件、中間材料,打造出二十一世紀台商的「殺手級產品」。這才是當前台商經營困境的根本解決之道。
馬政府自去年「五二○」上台後,耗費最多心力在「拼兩岸」。相對上,「拼國際」的熱情少了很多。
如果台灣經濟失去了國際背景,就失去了吸引台商回流的魅力,連中共對台灣的評價都會大幅降低。所以,馬政府在達成兩岸大三通之實現後,下一步要趕快補國際市場的課,一定要千方百計,把台灣拉回國際的主流經濟圈內,這樣才能成為大陸台商的強力後盾,也才是中共看得起的交流對象。
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是,馬政府對中共,不要過多寄望對方放利多,而應該「有求有給」,建立雙方「交換」關係。這也有助於提高台商在大陸的發言權,增加他們的談判籌碼。可是,今天政府一些高官講到兩岸經貿,動不動就是企盼中共放觀光客來、放陸資來,要不然就是要求人家給台商貸款、減稅、補貼。這種仰給於人的態度,終將使馬政府在大陸顏面損傷,也會害台商抬不起頭。他們表面上在為台商爭取權益,實則「愛之適足以害之」。
陳雲林、李炳才當著我們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面,嚴詞「修理」台商,是馬政府應該高度重視的警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