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QDII昨天進場買進台股,首檔追蹤兩岸三地指數的「中證兩岸三地五百指數」也掛牌上路,隨著大中華資本市場成形,「中證兩岸三地五百指數」預料將成為投資大中華的績效指標,成份股也將感受到兩岸三地投資者買盤的威力。
有別於外資習慣參考的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等指數,由於兩岸金融備忘錄(MOU)簽訂後,大中華資本市場地位更上層樓,大陸中證指數公司昨天正式推出「中證兩岸三地五百指數」,也將成為中國QDII的投資參考指標。
中證兩岸三地五百成份股,除納入「滬深三百」、「中證香港一百」指數成份股外,在台股則選擇規模最大、且流動性佳的一百大個股,合計共五百檔個股,取樣相當平均。昨天推出第一天,以一千四百六十五點收市,小跌百分之零點四一。
根據中證指數網站上公布的成分股中,台股列名的一百檔個股中,並未出乎市場預期,多以「台灣五十」及「中型一百」等指數成份股為主力,其中電子股檔數達四十八檔近半;金融、傳產、運輸觀光股則各為十六檔、廿五檔、九檔,都是國內市場各產業重量級的權值股,未來都是QDII瞄準對象。
中經貿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吳懷恩表示,這檔兩岸三地指數是大中華市場經濟力量崛起的必然產物,對台股的正面效應甚至比開放QDII來台更立即且明顯。
吳懷恩表示,不僅追蹤指數的國際基金,必須買進相關成分股,未來投資機構也會針對指數發行金融商品,被納入成份股的標的,將成為加碼重心。
中證指數公司編製的兩岸三地500指數昨(18)日正式生效,但受到台港股市走弱影響,首日終盤下跌6.02點,收於1,465.69點。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表示,目前已有多家境內外機構表達開發相應投資產品的意願。
昨天也是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生效後的首個交易日,同天發布的兩岸三地指數備受關注;一般認為,兩岸三地指數不只是全球投資機構的重要指標,也是大陸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來台投資後的主要參考依據,且將加速推動三地的金融互動。
兩岸三地指數昨天開盤先站上1,471.03點,但也成為昨天的最高點;之後一路下滑,待下午4時港股收盤後共計下跌0.41%,收於1,465.69點,成交額為人民幣1,584億元(約新台幣7,364億元)。
新指數包括滬深300指數、中證香港100指數以及台灣規模較大的100檔股票,代表兩岸三地市場75%左右的市值和53%的成交金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