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兩岸直航、旅遊、金融、貿易四大投資渠道 | |
陸資對台灣市場真是那麼熱衷嗎?四月中,就在大陸房地產富豪訪問團抵台前夕,筆者正在廈門,有機會專訪該市主管對台經貿的黃菱副市長,隨機問起:「廈門市赴台投資的計劃如何?」 本以為會得到洋洋灑灑的答案,至少會聽到廈資投入金門、澎湖旅遊業的大計,沒想到,黃副市長冷靜回答說,這方面她並不是很清楚,還是先把廈門自己的投資環境做好比較重要,至於「廈門如何投資金門」,則取決於將來台灣當局給金門發展的空間有多大,現在也還不能做定論。 前些時候,筆者另外到上海市對外投資促進中心訪問,該中心官員談起滬資赴境外投資的情況,是津津樂道赴美、赴歐、赴港投資的情況,至於赴台,則僅表示「有興趣」,卻也無啥具體說法。 今年三月北京舉行「全國兩會」時,中國投資公司)主權基金(董事長樓繼偉向媒體表示:「『中投』的投資標的包括香港、台灣」這話的效應並沒有在台灣「發酵」,因為,很多人知道,現階段這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官話。 還有,今年四月,「博鰲論壇」傳出的「上兆陸資投入台灣十二項愛台建設」說法,是引發這一波「陸資瘋台灣」風潮的源頭,也帶出「港資熱炒台股」的新聞。但追根究底,博鰲那說法只能看做是「幫助兩岸復談的潤滑劑」,有益於雙方互相取悅,沒有實際意義。這種陸資果真來了,究竟是「投資」還是「工程承包」,也還有待釐清。 這樣看起來,難道陸資對台灣是「虛幌一招」嗎?其實不是這樣,問題出在,大家把陸資來台的焦點看模糊了,沒有看到真正的主流,看到的都是旁門左道。 兩岸政治關係尚未穩定與制度化,陸資大機構還很難訂出入台投資的具體計劃。但儘管如此,由於兩岸間有繁盛的「實質交易」業務,陸資早已循此暗中在台灣佈樁。截至現在還只像石灰岩洞中的小伏流,不久之後,如果馬政府能實現兩岸經貿正常化,這股伏流就會湧出地面,成為滾滾江流。 所以,將來從兩岸實質交易層面衍生的陸資,才是主流,這就是所謂的「實用主義路線」,而非「炒作的虛擬路線」,不要太寄望於無實質交易背景的炒家。 至於將帶動陸資主流的實質交易渠道包括: 第一,兩岸直航。現在台灣市面已有掛著大陸航商招牌的代理商,將來當兩岸直航實現時,台灣市面也將逐步出現陸資航空公司、海運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加上陸資參股台籍航商,將構成一道「海空陸資風景線」。 第二,兩岸旅遊。將來大陸觀光團正式開放入台時,也就是陸資搶進台灣旅遊產業的正式起跑線。屆時陸資將逐步投入台灣的觀光飯店、風景園區、旅行社、特色餐館、紀念品產銷廠商。而房地產陸資也將循此道,在台灣展現身手。 第三、兩岸金融。經貿正常化的核心內容是「金融交流」,而這方面將是陸資在台的新天地。初期,台灣市面將出現陸資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的辦事處、分支機構,第二步則肯定會開放陸資投入台灣證券市場,並有兩岸合資的金融機構在台灣現身,如同今天台灣金融市場裡的「外資」。 第四,兩岸貿易。這方面一向嚴重失衡,去年雙邊貿易額一千二百餘億美元,台方竟有七百餘億美元的順差。未來的兩岸經貿正常化,勢將大幅擴充大陸對台灣的輸出,如此將引來大批大陸廠商在台投資,租購寫字樓設立經銷據點,或覓地設生產廠房,其中有些會與台灣廠商合資,在台組建策略聯盟。 以上是未來陸資入台的四大渠道。而在陸資擴大投資台灣的過程中,有兩大「媒介」角色將發生很大的作用。 其一是大陸台商。陸資與大陸台商結合,一起投資台灣,是值得重視的趨勢。近年回流的台商資金,其中應已有「暗中夾帶」陸資,將來台商更可公然為入台陸資做「載體」,至少可發揮「穿針引線」的功能。因此,探討陸資入台,萬不可忽略台商的媒介作用。 其二是香港。香港是目前陸資在境外的最大匯集地,也是陸資「走出去」向全球擴散的主要前進基地。估計未來入台的陸資,有半數以上會從香港轉來。而最近市場傳聞,已有若干陸資藉外資名義,進來台灣投資房地產和股市,其中間跳板顯然以香港為主。更進一步看,近來的「港資瘋台灣」,真相應是「在港陸資瘋台灣」。所以,將來台灣若向大陸引資招商,最大平台是在香港。香港以往是台灣人轉機轉貨的重鎮,將來會轉變為台灣人從事境外資本交易、金融操作的中心。 總的來看,由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政治性太強,雙方的相互投資未來仍很難充分「直來直往」,投資的主流模式應是「迂迴前進」、「借殼前進」。尤其一些「國家級」的陸資大金主,在考量對台投資時,還會針對台灣「四年一大選」的政治風險,千方百計設置「安全閥」。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