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世界氣候似乎在向好萊塢災難片看齊,台灣八八風災餘悸猶在國內發酵,大半個地球外,南北極冰貌遽變,英格蘭遭逢千年一遇的大雨侵襲,美洲、歐洲、澳洲等地氣溫輪番飆升到引發森林野火的地步,更不用說現在每個臨海國家無時無刻不身處於颶風、海嘯及國土退縮的陰影之下。
大自然的反撲已經儼然是全人類歷史上最強勁可怕的敵人。
各方人馬對於12月初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可能達成的實質共識,普遍期待不高,不過,相較於1997年京都議定書時期的國際氣氛與地球惡化狀況,現在各國領導階層應該已經充分了解到環保優於經濟的現實性,曾經目空一切的美國也不可能再上演十年前的傲慢剛愎。所以,我不認為哥本哈根會重蹈京都議定的覆轍,畢竟十年後的我們,手上只剩一盤殘棋,不是險中求勝,就只能等著全軍覆沒。
就在哥本哈根會議登場之前,對岸搶先在南昌為中國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揭開序幕,江西省邀集286家包括GE、IBM、飛利浦在內等世界五百強企業以及25個國家或國際機構代表,以「節能減排,綠色生態」為主題,意欲建立一個連接世界各國的國際平台,並藉由這個機會向全世界發聲,宣揚中國對於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他們一反美國當年深怕環保政策會影響經濟發展的規避態度,主動提出多項政策與目標,無論將來會不會停留在口號的階段,都明白顯示出這個東方大國在逐漸崛起之時,希望從綠色競爭力上領先群雄的強烈企圖。
在參加南昌的低碳大會的過程中,雖然難免聽到許多流於知易行難的舊調重談,但江西省長一段「治湖先治川、治川先治山、治山先治窮」的論述,非常不同於一般一昧防堵汙染的言談,而是從民生問題上抓出真正癥結所在,令人印象深刻。
總之,中國此番擺開的氣勢,使我不禁思忖到,哥本哈根會議也許會成為一個重劃世界強權消長的起點,因為這個影響全人類未來的節能減碳的議題,與世界的和平繁榮愈來愈緊密相關,遲早會被提升到一個新的政治層次,引動各強國展現自己逐鹿爭雄的綠色競爭力。
簡單來說,未來的世界強國,除了在外交、軍事或經濟上的實力厚植,對於環保科技的掌握、生態資源的保護、排放配額的利用等等,都必須展現相當的經營智慧,才有資格在人類得以永續生存這個前提下,有了頭角崢嶸的機會。
反觀台灣,雖然就面積來說是一個蕞爾小島,卻也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世界排名第22,更是世界上生產綠能科技設備的重要國家之一,絕不能自外於這場綠色大戰。未來如何發展在生態上以正合、在經濟上以奇勝的綠色競爭力,應該是台灣政府與產業界需要共同深思的迫切議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