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圖,便可以看出政府這個超大主力作手的威力,以及歷歷斧痕。因為自從今年2月27日,包括美國、中國大陸股市在內的全球股災之後,台股跌到了只剩7300點〈3月5日〉。大約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只讓台股加權股價指數,上漲了1000點左右〈至5月23日左右〉。
但是從5月24日市場盛傳:中央銀行為減緩資金流出速度,將對海外基金祭出三大控管措施,包括清查投信已匯出海外投資額度及尚未匯出額度、要求投信未來匯出投資基金必須100%避險,以及研議禁止國內投信再新募海外基金。
儘管消息出來之後,包括央行與證期局等官員,都出面否認上述做法,但是在央行強勢主導新台幣走揚之下,讓新台幣由33.41元兌1美元,硬是在五個交易日內升值4角多,落到一美元兌33元台幣以內。
此舉讓過去由於台幣弱勢、資金外流嚴重、造就台股量能萎縮的情況為之改變;在台幣走強,台股盤面獲得較多資金挹注之下,正式展開了這波急升的多頭行情。
在央行一連串動作揭開序幕之後,行政院張俊雄也開始有「一週一利多」的作多訊息出籠。包括「十年千億農地變建地」、「低階封測可以登陸」、「房貸上限土增稅由一生一次,到一生三次,最後敲定一屋一次」…。
甚至連阿扁總統在7月2日新版勞退基金成立理監會上也表示:如果勞退基金晚一天進場,就會少賺10億元。而聲稱「自己是政客,知道選舉能贏就好」的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還邀請四大基金主要首長及財金首長,會商如何持續挹注股市活血。特別是如何運用年底才能投入股市的勞退基金,力挺股市榮景…,強力作多的意思更是毫不掩飾。
在行政院各部會無所不用其極的釋放利之下,股價指數雖然在5月底,一度因為中國大陸調高股市印花稅的影響,下跌到8100點附近〈5月30日〉。但是自此之後,台股便一路上衝不回頭。僅僅花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指數就已站上9500點,漲幅超過2200點。
買賣股票的老手都知道,不管是技術面或是基本面,全都「玩」不過公司老闆或大股東。因為在資訊嚴重不對稱之下,這些人可以透過消息的提早曝光或刻意隱瞞,讓股價隨意起舞。
按照「順其者昌,逆其者亡」的道理,理論上一般投資人想賺錢就得順勢而為,在股價還沒有反應之前,就應該先行介入,等到波段高點滿足後,才要趕緊下車,途中絕不能逆著作為。
事實上,與一些喜歡放利多、利空消息的上市、櫃大股東「作手」行為相比,這一個發言層級上自總統,下到央行總裁、行政院長的釋放利多行為,根本就是讓台股處於一個「由政府強力作多」的格局之下。
當然,就如同大股東「萬般作多只為出」的目的相同,政府發放利多不可能只買不賣。除非投資人能徹底放棄這一波漲幅不算小的行情,否則在準備進場前,或是已經進場之後,都應該有一套清楚的思考邏輯與選股標準。筆者綜合一些採訪所得,提供投資人以下的建議:
一、仔細思考一下下一波的利多會是什麼題材?以之前行政院的「一週一利多」來看,利多範圍已經涵蓋了營建、資產、生技與少數的電子族群。而沒能在之前搶先進場佈局的投資人,反倒應該想想:政府還可能有哪些利多會發佈?
由於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發佈利多的基調既然是「選舉勝利」。那麼,後續的利多鐵定不會就此打住。一般來說,利多消息所涵蓋的層面要非常廣,才能有實際的拉抬效果。細數台股的相關產業類股或概念股中,扣除已經曝光的利多之外,大概只剩下中概、金融兩類而已。
其中,金融股向來是每次選舉行情的控盤要角,至於中概股,其涵蓋的層面廣及各個類股,包括食品、鋼鐵、航運、車用零件、電子…,甚至金融股都被包括在內。投資人都可以選擇股價相對低檔,基本面不差〈切記以「本益比」,而非「本夢比」做為衡量標準〉的標的,提早進場「以逸待勞」。
而就算政府下一波利多題材很難掌握,但是投資人至少要知道第三或第四季時,哪些產業類股或個股將步入旺季,同時股價還處於低檔?或是整體大盤繼續攻堅的控盤要角?其中,電子業中的上游─IC設計、模組等,最近已經大漲特漲一波了,產業鍊接下來的DRAM與Flash或其周邊零組件〈如光罩〉,例如股價的基期還算低。
二、利多曝光的產業,因為漲幅已高,應該等回檔再進場。已經發佈利多的產業,例如生物科技或是營建、資產,不是說未來行情就此結束。但是因為基期已高,投資人至少應該等到這一波回檔三分之一的價位之後再進場買進。
三、買個股,而非看類股。就算政府有持續利多發佈,但是並不會整體產業都會受惠。也就是說,投資人千萬不要只跟著產業利多而起舞,反而應該詳細了解同一產業,個別類股未來產業景氣的差異來選擇。
舉例來說,近來市場大力看好與「節能」概念相關的類股,像是太陽能電池與LED產業。但事實上,太陽能電池因為製造原料的不同,而在應用與前景發展上,擁有不同的差異性。
當然,目前太陽能電池幾乎都是使用「矽」來製造,但是其上游矽晶圓的製造技術都掌握在少數國家與公司手中。再加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一旦有新的替代品出現,現有產品是否能維持榮景,就是一大問題。
又例如產品可能全面取代路燈的LED產業,了解產業科技的人都知道:在LED散熱問題不解決之前,要說LED產業的前景一片光明,每檔個股也能支支大漲,恐怕也是太過樂觀。
|
四、儘量買現股,而少用信用交易或借錢來買股票。如果非不得已,融資買進的個股比重,也不應該超過手中現金的四成。手中保留大部分現金,或是現股的主要用意,是當股市大幅回檔〈個股很可能跌幅超過二到三成〉之際,一是有足夠的資金讓自己不致於斷頭。因為上一期專欄中已經提到:不論大盤或個股指數就算出現回檔,短線也只是左肩的確立,還是有時間與高價讓投資人順利出貨。
二是讓自己在充份掌握個股的基本面,以及確定股價仍處於低檔之際,再從容地進場買進。當然,與其可能遭遇融資斷頭的危機,還不如在一開始,就慎選投資標的與進場時間點。而當股價拉回原漲幅的1/3或1/2時,就用倒金字塔方式買進。
五、直接購買ETF。如果投資不知道如果選股,或是完全不會選股,購買指數是最佳的方式。只不過因為期貨指數的買賣規則限制,當股價指數下跌,投資人被迫賣出之際,可能會遭受損失。因此,比較保險的做法,則是直接購買台股指數的ETF。不過,投資人買入時點,應該也是股價拉回原漲幅的1/3或1/2時,才能迎接下一波1000~3000點的行情。
留言列表